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教学 > 美术图说 > 艺术流派 > 正文内容

艺术流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美术

来源:   整理:华艺名教育   时间:2013-08-06

  20世纪西方文化、社会、政治领域中充满着标新立异的变化,特别从1945年起,西方世界经历了变革更为激烈的时代。就艺术而言,这种变革首先发生在纽约,后来扩散到欧洲其它几个大都市:如伦敦、罗马,此外还有东京。这些城市与纽约和巴黎共同培养了战后新的艺术运动。

  美国的现代艺术观念在20世纪初垃圾箱派艺术中已露端倪。1913年纽约举办的所谓"军械库展览会"的国际现代艺术展览,使美国人领略到了欧洲各国的现代艺术,动摇了他们传统的艺术观念。两次大战之间,美国出现了有影响的抽象艺术家团体。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范围之广和美国突然全面卷入,促使美国与欧洲及世界其它地方联系急剧变化。而法国的陷落严重削弱了巴黎长期以来世界艺术之都的地位。欧洲原有的那些艺术团体,在战争中土崩瓦解,许多艺术家纷纷逃亡美国,尤其是其中的超现实主义者,彻底改变了美国艺术以往的孤立状态。欧洲超现实主义流入美国,是继"军械库展览会"之后第二次影响最大的事件。从此美国艺术家信念中依靠自己感情和思想的倾向得到加强,美国艺术家不再单纯是从外国输入观念,而是也开始输出观念。到战争末期,在纽约出现了一个生气勃勃的、独立的画派,既具有国际影响,又表现出美国自己的特性。

  50年代许多知名的艺术家应邀在美国各艺术院校讲学,这使他们的理论更具条理性,同时博物馆、画廊的频繁活动和出版展览目录,也鼓励艺术家们更趋理论化、学者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艺术界受到严重破坏,作品被毁,艺术家纷纷逃亡,艺术团体完全散伙。虽然战争末期许多艺术家重返巴黎,但一时很难重振昔日盛况。

  战后的欧洲一代艺术家所面对的是战争的破坏后果,他们既目睹过去艺术秩序的毁灭,同时又接触到了前所未闻的外来艺术家和外来思想观念。因此,他们的思想来源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上认可的价值和对这种价值根深蒂固的尊重,即使受到战后幻灭感和变革精神的严重挑战也不会动摇;另一方面是来自战后美国的易为人接受的新思想。由于欧洲艺术家处在有悠久传统的文化环境中,所以备受各种思想的熏陶,其中最重要的是战后法国的存在主义。

  欧洲的艺术家,特别是法国的,他们的理论更注重把形象转化为精神概念,这是一种建立在文学价值和古典教育背景之上的理性化意识。他们更清楚地意识到必须首先从自己民族传统和以往大师的卵翼下挣脱出来,因此他们比美国人更有表达对传统反叛的意向。

  虽然美国和欧洲艺术家各有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抽象和反传统。直到1960年,在欧美,甚至日本,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抽象艺术和反传统意识。可以说,战后西方艺术起始于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

  l、绘画

  20世纪40年代,欧洲几乎没有出现什么艺术天才或新的运动。而在纽约却出现了最好的博物馆,有洞察力的画商,富有而不抱偏见的收藏家和见多识广的广大观众,还有许多避难而来的欧洲艺术家,这一切都促成纽约取代了巴黎成为现代艺术之都。在战后的西方艺术之中,影响最大的是在纽约出现的抽象表现主义运动,这个运动通常被称为"纽约画派",又叫做"行动绘画",但这些名称都不够准确。实际上抽象表现主义是各种影响融合的结果,这些影响主要有超现实主义、综合立体主义、新造型主义等,只是艺术家们对这些不同影响各取所需罢了。不过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非具象性和基本上是表现主义的处理方法。在抽象表现主义这个宽泛的标题下,可以容纳各式各样的人物。

  可以列为最早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是阿希尔·戈尔基(Arshile Gorky,l905--1948),虽然他过世较早,但从30年代起他就以一种抽象的、充满情感特质的方式作画,偏重于感情与想象的非理性方面。30年代未到40年代,他的创作是一种在抽象观念之下的自由表现,成功地把超现实主义和康定斯基的自由抽象结合起来,代表作是1944年的《肝就是公鸡的冠子》。有时他的画倒过来挂也可以欣赏。

  ←《订婚二号》(1947)

  《秋天的节奏》(1950)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l912--1956)是最重要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以巨幅的"滴色"画(如《第一号》,1948)而获殊荣。他把自己的作品题材解释为绘画自身的行动。他的创作并没有开始的草图,而只是由一系列即兴的行动完成作品。他把棍子或笔尖浸入盛着通常是珐琅和铝颜料的罐子中,然后把颜色滴到或甩到钉在地上的画布上,凭着直觉和经验从画布四面八方来作画。这些留在画布上纵横交错的颜料组成的图案具有激动人心的活力,记录了他作画时直接的身体运动,于是观众可以分享到创造这些色迹的经验。显然,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偶然的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

  波洛克作品尺寸非常大,画布有20英尺见方,因此根本改变了人们对画的欣赏习惯。他的画看上去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色迹铺满了画布的每个角落,而且还令人觉得在向外延伸,加上画幅尺寸很大,于是这种绘画明显不同于传统的架上绘画,它变成了一个环境,使观者身处其中,面对图画空间的含糊性和运动感,获得一种参与感。

  波洛克在一生的最后几年中,创作以黑白为主体的绘画,画面显得较为宁静,他还开始用油画颜料和画笔作画。在这些画中,有时也能看见自然界的形体,作品也有了标题,而不像以前那样只编一个号码。这种变化反映了他对绘画观念存在着的矛盾。

  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l904-- )也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艺术家。虽说他是个抽象表现主义者,但他的画却很少是完全抽象的。他经常选择传统的女性裸体题材,只是形象强烈变形。他的一系列《妇人》(1949--1954)是代表作,这些画有很强的形式感和饱满的感情色彩,具有凡·高式的精力充沛的风格。

  ←《出土文物》(1950)

  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well,l915-- )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受超现实主义影响,倡导自发性动机,把偶然因素作为绘画的驱动力。虽然他的创作在表面上不断变化,但却有一种非常明显的连贯性。他不断扩大和丰富主题以及某些基本形式,他后来的许多成就,都在先前的作品中有所表露。例如题为《西班牙共和国的哀歌》系列画表达了他对西班牙革命的深切同情。1949年和1976年间,他画了150多幅哀歌主题的变体画,这是些以黑色和白色形象为主体的作品。这些画大部分由几个大而简单的形状组成。从50年代起,马瑟韦尔从事拼贴画,他是最有独创力的抽象表现主义者之一。

  弗期斯·克兰(Franz,Kline,l910--1962)对画大尺寸大色域的画特别感到兴奋,他的画像波洛克的那样,也包含有手势和整个身体的运动。他把大胆、潇洒的笔触画到画框内,使整个画面成为画家出自自然的动作的场地,使绘画成为行动的记录。他的黑白抽象作品以一种书法般的粗大笔势,形成黑白

  对照的强大动势和构筑性力量。

  马克·罗思科(Mark Rothko,1902--4970)是色场画家的代表。从40年代末开始,他尝试在有色的底子上画上大面积的长方形色块。在大幅画中没有视觉焦点,色块边缘松散而未加限定,这赋予色形以运动感和深度感,因而给人一种无限绵延的巨大量感。50年代末,他开始放弃明亮的、引起美感的色彩,而选择深沉、暗淡甚至含有悲剧意味的色彩。

  正当抽象绘画盛行之际,在欧洲画家中却有几个例外,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法国画家让·迪比费(Jean Dubuffet,l901--1985)。他是个多才多艺、最具复杂微妙个性的艺术家。他重新提出在绘画中表现人和人的世界。迪比费对人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他的艺术观念,既明显不

  同于法国绘画传统,又有别于一般的艺术运动,而是试图把20世纪回归原始源泉的追求推向新的高峰。他成功地在原始艺术中找到了灵感,模仿原始洞穴壁画的技巧或效果,把土和沙混合到颜料中,创作了《贵妇人的身体》(1950--1951)这样的画。画中的裸体女人非常奇特的变形,是一个兽性化的

  简略人体。

  迪比费反对在创作中的有意识行为,认为意识只能破坏完整的经验,强调在有机整体中物质的可变性。他关注那些最为简朴、最为普通、最为粗糙的东西,他说,"我的艺术是试图让一切被轻视的价值引起人们的注意。"迪比费的创作没有停留在一个地方,他不断地尝试革新,选择的题材还有母牛、风景装饰等等。

  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l909--1992)具有广阔的文化背景,研究过尼采著作、样式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绘画,并深受北欧怪诞风格画家的影响。他习惯使用人物形象作为图画设计的基础,并使画中可视世界的物体和场景带上感情色彩。他常从过去大师的画中选材,然而他对这些题材的态度受制于个人经验和内在的极度痛苦,这是一种幻灭的、兽性的恐怖感情,反映了当代都市生活的精神危机。他仿照委拉士开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画了一系列仿教皇肖像的习作,如《保罗二世》(1951),这是一个歇斯底里的暴行的形象,试图给人一种残酷和暴力的印象。

  20世纪50年代后期,抽象表现主义开始丧失它的发展势头,60年代初出现了否定抽象表现主义的倾向,但新的绘画都保留了其中的一些因素和技术。

  2、雕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雕塑明显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瑞士出生的雕塑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1901--1966)是20世纪最为杰出的几位雕塑家之一。他的创作旨在把梦幻转化成雕塑。早在二战期间,他的雕塑风格就开始从超现实主义对个人梦幻的描述、对所见物体的利用和色情的象征主义转变为表现孤独的人的形象,这是存在主义生活观的雕塑体现。战后他在巴黎工作,这时的作品反映了他对战争恐怖的感受。他的人物形象大多是细长的,孤独而僵直地立着,如青铜铸像《战车》(1950),在雕塑上生动地保留著作者用手挤压的痕迹。

  发明了拼贴艺术的毕加索在制作焊接金属结构中更有创意。他发现有时只需把所见的物件组合在一起,就可以把废弃的白行车、园艺工具、儿童玩具之类的东西转化为各种动物和鸟类的形象,如《大佛拂与小佛佛》(1951)。这些似是而非的形象显得滑稽幽默,没有丝毫的做作,而且观者从中获得一种参与发现的快感。60年代,毕加索厌倦了这种变形式的发明,又用刻、绘金属片的方法制作头像和人像,把有些人像放大为巨型尺寸。毕加索从30年起就用随手得到的实物,如沙、纸袋、火柴盒、金属丝网、骨头和鹅卵石等,创作雕塑物件。

  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Henry Moore,1898--1986)虽然没有作出重大的革命性创造,但表现出对20世纪展现在雕塑家面前的各种手法的综合理解,而且比任何别的艺术家都更能体现历史悠久的雕塑传统。他还是一个对现代雕塑最有洞察力和理解力的评论家。摩尔有能力使他的雕塑从任何角度看都显

  得生动有趣。他接受布兰库西的影响,造就了自己的"形式意识",他还从毕加索和超现实主义那里学会了雕塑的隐喻,正是运用这种方法,"丰富了自己雕塑的含义。

  摩尔主要的雕塑题材是女人体,通常是卧姿,但有时是立姿或坐姿,偶尔还怀抱婴儿,头部特征被减弱以致与身体其它部分具有相同的作用。这种形象显然受到墨西哥古代印第安人石雕的影响,人物被当作一个原型,没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暗示,只是唤起一种崇敬的感情。摩尔所希望的只是观者对那些在任何文化中,哪怕在多么原始的文化中,作为标志的妇女作用的特性表示敬意,如《斜倚的人物》(1957--1961)。50年代初,摩尔又作新的探索,人物变得清瘦单薄,如《国王和皇后》(1952--1953),人物的面孔呈扁平状,眼晴是穿透的孔,闪烁着天光,形象保持着个性和帝王的尊严。摩尔还发展了对虚空的利用,在《斜倚的母与子》(1960--1961)上,形体内部的虚空具有独立的意义。

  巴巴拉·新普沃思(Barbara Hepworth,l903--1975)属于第一批完全实现抽象的雕塑家。她的作品更接近于布兰库西和让·阿尔普的抽象有机雕塑和加博的构成主义。她的题为《波浪》(1943--1944)的作品,由刨平的木头和细绳构成,这是一个木雕的凹形的封闭形式,内部涂蓝色,用细绳穿过虚空的凹处,绳的一端都固定于一点,另一端则固定在对面不同点上,形成放射状。虽然标题为波浪,但这件作品不是再现一个波浪,所暗示的是象征和诗意。赫普沃思还创作有许多垂直形式的雕塑,这些作品常常被视为风景中人物的隐喻,好像史前的独立柱那样,具有某种魔力。

  毕加索等开创的焊接金属的方法,后来为美国人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1898--1976)和戴维·史密斯(David Smith,l906--1965)所继承,这种方法非常适合20世纪中期雕塑家们的趣味和气质。考尔德著名的活动雕塑是一种被悬挂在金属丝和杆子上随风晃动的金属片结构。这是天才的发明,雕塑随着气流变化不断改变自己的面貌,如《白色瀑布》(1972--1973)。

  史密斯最大的成就是一系列叫做《立方体》(1963--1964,)的作品,这是些由立方体组成的抽象的垂直结构,其特点是在每一个单元中,焊接起来的不锈钢立方体都在一个点上取得平衡,给出一种站立的人的暗示,具有完美统一的形式。

  3、1960年以后的综合艺术

  1960年左右,美术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都市生活方式的意象重新回到绘画中,由是产生了一种完全自由的气氛,似乎在艺术中什么东西都是可能的。绘画的实际状况比以往更具适应性。绘画和雕塑,或绘画与实物,或绘画与科学之间的壁垒破除了,以致摄影被广泛采用,丰富的联想被充分开发,视觉效果和色彩的物理关系成为艺术的主题。绘画发展超越了画布的限制,甚至超越了艺术实物的限制,而占有乃至创造出一个环境,人们可以看到黑暗的空间充满了光线,房间里堆放着日常生活中的废物,或充斥着熟悉的东西,不过从材料到比例都完全改变了。下面对这些新出现的艺术,略择一二作扼要的介绍。

  欧普美术是几何化非具象的艺术运动,其主要形式是绘画,以光幻象为手段,通过人的视觉器官的作用创造出强烈的视错觉。

  波普美术流行于英美,是很有影响的前卫艺术运动,它代表了对抽象表现主义那种非具象绘画类型的反叛,以干净的、硬边的精确画法为特征。波普美术作品的特点是全面反映大众文化的各个领域,从主题上看,它集中于商业化社会的日常的、平凡的东西,如热狗、馅饼、公路标志、滑稽画报、服装、罐头、包装盒和公众熟知的人物等。

  新现实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又称照相现实主义,是波普艺术的分支。照相现实主义的画家和雕塑家追求各种几乎可以乱真的具象艺术。

  偶发艺术自20世纪50年代起出现于日本、美国,并在美国得到发展。这是一种演剧的形式,是由业余艺术家表演的抽象戏剧。其本质不是传统戏剧的情节性,而是运动中的视觉场面,通常还伴随着音响,有时还有气味。虽然偶发艺术是戏剧与舞蹈的混合而非戏剧与美术的结合,但是使其表演成为抽象的观念却来自美术,而且表演者是美术家而非演员。

  概念艺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其基本概念源于马塞尔·迪尚的思想:一件艺术品从根本上说是艺术家的思想,而不是有形的实物,即绘画或雕塑;有形的实物出自那种思想。这种艺术导致以观念取代实物、使艺术摆脱物质的艺术品。

  环境艺术也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之间,这种艺术的特点是,把一定的室内空间或室外环境作为整个艺术结构的一个组成要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各国的建筑均造成了很大损害,40年代后年期欧洲建筑处于恢复时期,主要为了满足基本需要。但美国作为唯一从战争中获益的国家,战后经济飞速发展。随着美国对西欧开展援助,以及技术进步,西欧以及日本战后经济得到迅速恢复。从50年代起到70年代后年期。欧美的建筑都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设计的主导思想就是追求新功能、新技术和新形式。于是,各种功能不同、风格各异的建筑纷纷出现,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如雨后春笋,建筑师在高度和跨度上展开角逐。60--70年代西方建筑开始重视城市规划和建筑环境,强调建筑的人情味和内含的隐喻,有人称之为后现代主义。

优秀 美术作品 推荐
更多热点信息推荐
热点关注
编辑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隐私 | 服务承诺 | 投稿说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3-2014 old.huayim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艺名教育 版权所有
北京美术培训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6566-800 Email:info#huayiming.com(#号换成@) Baidu Sitemap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花家地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号楼
京ICP备12051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