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间的舞者精灵——东北大学
□溯源
1923年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时局下东北大学应运而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大学被迫走上流亡之路,成为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大师生先到北平、后迁开封、西安,南下四川绵阳三台,一路求学,一路斗争。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市学生救国联合会组织发动了“一二?九”学生抗日爱国运动中,东大师生率先冲破手持大刀的军警包围,孤军出动,成为斗争中的主力和先锋。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4月22日,东北工学院正式复名为东北大学。
□看点
漫步于东北大学校园内,听着朗朗的读书声,看着一个个学子脸上那求知的目光,你很难将这样的一座安静、优雅的校园与旁边素有“沈阳硅谷”的三好街联系起来。不同于周围喧喧闹闹的车流,不同于周围熙熙攘攘的人流,东北大学就如一座精神坐标一样坐落在沈阳的市中心。它包括两个校区:一个是沈阳校区,位于东北最大的中心城市沈阳,南滨浑河,北畔南湖;一个是秦皇岛校区(即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位于海滨城市秦皇岛,北倚燕山,南临渤海。沈阳校区和秦皇岛校区校园各具特色,绿荫郁郁,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楼群风格迥异。校园文化底蕴深厚,教学生活设施完善,治学严谨,校风纯正,集教学科研和产学一体。两校区构成一体,统一着名“东北大学”,是一所求学深造、科学研发的全国着名重点大学。
提到东北大学,就不得不说建筑馆、采矿馆、冶金馆和机电馆。当年东北工学院第一任院长靳树梁力排众议,将这四大建筑不称“楼”而一律遵古例称之为“馆”,就是希望其能成为东大人发奋苦学、立德成才之圣地。经过88年的积淀和升华,对待治学的求真务实态度已经内化到东大人的精神当中,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一种标示。
东大兼具了历史的厚重、时下的沉稳、未来的期许。置身校园,我们都无法抗拒东大传统和精神的感召与抚慰,体会内心力量的充盈,并且从这充盈中完成精神上的洗礼。
坊间有人评价说学校有点小,这是很大的弊病。但在我看来,学习风气好胜过校园面积大小,大家都比较爱学习,早读和自习的人从来没有少过,而且越来越多。同学们志向较远大,考研和留学人才占了一半。学术氛围越来越好,比如在挑战杯、创业比赛、科创比赛、营销比赛,学校很多同学屡屡获奖。
当然学校“211工程”“985工程”的头衔也非浪得虚名。这两个牌子也是当下中国最值钱的大学头衔了。东大的自动化、材料、采矿、冶金、计算机都是王牌专业,这些专业毕业的校友15位以上工程院院士。就笔者自己所读的材料冶金专业来说,东大毫无疑问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因为我毕业后在钢铁领域,包括设计院、各大钢厂都有东大的校友,并且不同程度地位居领导层,近水楼台先得月,就业形势杠杠的。
由于地理位置所限及历史原因,东北大学的知名度主要还是体现在北方,南方的知名度相对还是很一般。与其他东部名校比起来,东北大学的生源质量要差一点,优秀的尖子生,有的不愿意来到东大,这也就是东大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一直不能够出名的原因之一,但是,不管是东大学生,还是东大校领导和教师,都自强不息,不等不靠,勤恳、踏实的做事做人教学,在校园招聘会上很多企业对于东大学生的评价都不错。
□东大精神
“自强不息,知行合一”解读:“自强不息”是东北大学老校长张学良对东大学生的要求,“知行合一”则是东大第一任校长王永江所提,力戒年轻人不存虚浮侥幸心理,对学业实事求是,少说话、多做事。
□东大校歌
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地所产者丰且美,俗所习者勤与劳。愿以此为基础,应世界进化之洪潮。沐春风时雨之德化,仰光天化日之昭昭。惟知行合一方为贵,惟自强不息方登高……啊!使命如此其重大,能不奋勉乎吾曹?
□东大校志
学校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巷11号
招生电话:024—83687392
网址:http://www.neu.edu.cn/
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全工程、冶金工程、自动化、公共事业管理、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物加工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采矿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