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魂赓续,庠序薪传——暨南大学
□溯源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1906年,清朝大臣端方自海外考察后创设“暨南学堂”,建于南京,成为中国第一所华侨学府;后迁上海,1927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民国时期培养名流无数;抗日战争起,暨大转徙上海租界和闽北建阳;1946年复归上海;1949年8月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合并;1958年重建于广州;1983年,暨南大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大学”;1995年,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在台湾复校,从此暨南大学在海峡两岸开始了共同发展之路;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
□看点
巍巍暨南,百年学府。百年间,暨大始终与民族命运共浮沉,与时代脉搏同起伏,几经废兴,几经迁播,暨大人自强不息,折而不断,犹如涅槃之凤凰,其命维新,其翔高远。
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与特殊的历史地位,暨大从建院起,就吸引了一大批名家大师前来执教。百年来,包容、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吸引了马寅初,郑振铎、梁实秋、林语堂、王亚南、钱钟书、夏衍、黄宾虹、潘天寿等极具个性的大师和学者。
浓郁的学风,深厚的人文氛围,暨南大学也是海内外知名政要的母校。其中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李岚清,知名人士江上青,著名侨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前泰国议会主席、副总理许敦茂,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前会长陈共存,以及近年来内地和港澳地区的王学萍、徐乐义、钟阳胜、佀志广、马有恒等许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著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学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
作为“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最大的办学特色就是面向海外。暨大是目前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将近一半学生来自海外,是中国大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被誉为“培养世界市民的文化大学堂”。
暨大国际化的特色不但体现在学生生源多样化,同时也体现在学生和海外高校交流机会的丰富。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和教育交流,已同世界五大洲180所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签订了双边协议或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学校还在香港和澳门分设办事处,并在香港设立教育基金会。在校期间,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到国外学习的机会。
为加强学校与香港以及海外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科研实力的提升,近几年,学校先后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法国天文台——天体力学与历表计算研究所等共建联合实验室,合作伙伴包括香港所有研究型大学,这在全国高校中也不多见。
对于暨南大学的专业特色,始有暨南,便有商科。暨大的传统优势学科以经管类为主。1918年,办学于南京的暨南(当时名为暨南学堂)应南洋华侨的需要,开设商科。“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商科因适合海外学子需要而学生众多,更因重视理论与实用相结合,具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以独特的“暨南特色”,享誉海内外。马寅初、王亚南等著名经济学家先后执教于暨南。而今,在蔡馥生、赵元浩、黄德鸿、张元元等一批有名望和影响的专家学者的培养下,暨大经济学院成为华南地区经济研究的重镇。
另外,作为 “广东媒体后花园”,暨大的新闻专业一直保持着其独特的优势。办学六十余载,暨南新闻系为社会培养了五千多名优秀毕业生。南方报业“三巨头”社长范以锦、总编辑杨兴锋、总经理钟广明;羊城晚报社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杜星,广州日报社“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关雅文等等都毕业于暨大新闻学院,暨大新闻因而赢得华语媒体“黄埔军校”美誉。
□暨大精神
“忠信笃敬”解读:言忠信,行笃敬,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全部内容,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怀和以德育人的理念。“知行合一”解读:守忠信而求真问学,依敬笃而行走天下,知行合一,身体力行,是暨南人的理想,也是暨南园的精魂。“自强不息,和而不同”解读:在求新中展示自强,在自强中彰显自我创造的潜能。在平等中表达尊重,在对话中拓展交流的空间。
□暨大校歌
扬子滔滔连珠江,暨南教泽播八方。百年沧桑千里路,一朝涅盘出凤凰。 言忠信,根在中华,行笃敬,走遍万邦。四海关爱, 暖流荡漾, 五洲学子, 汇聚一堂。 剑锋砺就,桃李芬芳;德润寰宇,辉映炎黄。
□暨大校志
学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招生电话:020—85220130\85228929
学校网址:http://www.jnu.edu.cn/
国家级特色专业: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工程力学、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类、经济学类、生物技术、临床医学、水生生物学、文艺学、会计学、金融学、应急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