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戏那天,村子里便忙忙碌碌,热火朝天。家家户户置办酒肴香烛,乘便祭祖上坟,朝山进香。午后社戏开场,少不更事的姑娘艘子们,便要趁这一年难得的机会,换上红红绿绿的土布新衣,端端正正坐到预先用门板搭成的看台上去看戏。但家里的主人主妇,却很少有能闲适地去看一会戏的,因为他们得小心张罗,迎接客人光降。
镇上的侧主也许会趁扫墓的方便,把上坟船停下来看一看戏,这时候就得赶紧泡好一壶茶,送上瓜子花生,乡间土做的黄花果糕、松花饼;傍晚时再摆开请过祖宗的酒肴。殷勤地留客款待。
夜戏开锣,戏场上照例要比白天热闹得多。来看戏的,大半是附近村庄的闲人,镇上那些米店、油烛店、杂货店里的伙计。看过一出开场的“夺头”(全武行),各家的主人便到戏台下去找寻一些熟识的店伙先生,热心地拉到自己家里,在门前早用小桌子摆好菜肴点心,刚坐下,主妇就送出大壶“三年陈”,在锣鼓声里把客人灌得大醉。
他们用最大的诚心邀客,客人半推半就:“啊哟,老八斤,别拉呵,背心袖子也给拉掉了!”到后却总是大声笑着领了情。这殷勤有点用处,端午下乡收帐时可以略略通融,或者在交易中沾上一点小便宜。
在从前,演戏以外还有迎神赛会。
迎起会来,当然更热闹非凡。我们家乡,三月里的张神会最出名,初五初六,接连两天的日会夜会,演戏,走浮桥,放焰火,那狂欢的景象,至今梦里依稀。可是这种会至少有七八年烟消火灭,现在连社戏也听说演得很少。农民的生计一年不如一年,他们虽然还信神佞佛,但也无力顾及这些了。——今年各处都在举行“新生活运动”提灯会,起先我想,故乡的张神会也许会借此出迎一次罢?可是没有。只是大地春回,一年一度,依然多情地到茅檐草庐访问。
春天是使人多幻想,多做梦的。那些忠厚的农民,一年一年地挣扎下来。这时候又像遍野的姹紫嫣红,编织他们可怜的美梦了。
在三月里,他们是兴奋的,乐观的;一过了三月,他们便要在现实的灾难当中,和生活作艰辛的搏斗了。
一九三四年春
(选自《柯灵》,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2月出版,有删改)
15.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从字义和情感两个方面,对“那汗水淘洗出来的粒粒珍珠”一句中“珍珠”一词加以分析。(3分)
(2)解释“挖肉补疮”一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
16.文章多次出现“在三月里”,有什么作用?(5分)
17.作者为什么说“故乡的三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4分)
18.文章末尾说“春天是使人多幻想,多做梦的”,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由此获得的启示。(6分)
六、选考题(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同我谈谈呀,聪明小伙子,”麦克斯说,“你以为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啦?”乔治一言不发。
“我来告诉你,”麦克斯说,“我们准备杀一个瑞典佬。你可认识一个大个子瑞典佬,叫做奥利 安德烈森的?”
“认识。”
“他每天晚上都到这儿来吃晚饭,可不是吗?”
“他有时候到这儿来。”
“他是在六点钟到这儿来的,可不是吗?”
“如果他来的话,是这时间。”
“我们全都知道,聪明小伙子,”麦克斯说,“谈点别的事儿吧。去看过电影吗?”
“偶尔去一趟。”
“你应该多去看看电影。对像你这样一个聪明小伙子说来,看电影真快活。”
“你们干吗要杀奥利 安德烈森?他有什么对不起你们的地方?”
“他从来没有机会对我们怎样过。他连见也从来没有见到过我们。”
“他只是要和我们见一次面。”艾尔从厨房里说。
“那你们为什么要杀他呢?”乔治问道。
“我们是替一个朋友杀他的。只是受一个朋友之托,聪明小伙子。”
“住口,”艾尔从厨房里说,“你他妈的话太多了。”
“唔,我得教聪明小伙子乐一乐。可不是吗,聪明小伙子?”
“你他妈的话太多啦,”艾尔说,“这个黑鬼和我这个聪明小伙子就会自得其乐。我把他们捆得像修道院里一对女朋友那样。”
“我还以为你真是在修道院里呢。”
“你懂个屁。”
“你是在一个清静的修道院里,你就是待在那儿。”
乔治抬头看看时钟。
“如果有什么人进来,你就对他们说,厨子出去啦,如果他们还是赖着不走,你就告诉他们,你可以进去亲自烧给他们吃。懂吗,聪明小伙子?”
“懂,”乔治说,“那么,过后你打算怎么处理我们呢?”
“那得看情况喽,”麦克斯说,“这是你们一时间绝不会知道的许多事情之一。”
海明威的小说很少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揭示人物性格。这是海明威的《杀人者》中的一段,请结合他们的语言和行动分析乔治、麦克斯和艾尔各自的性格特征。
20. 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评社北京2月4日电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全国31个省(区、市)的人大[微博]会 议相继召开。各省級政府都向当地人大提交了过去一年的经济发展答卷。有记者 发现,去年全国各省(区、市)核算出的GDP相加总量达到57. 69万亿元,比国家统计 局此前公布的2012年初步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51. 93万亿元高出5. 76万亿元,相当 于多出一个广东的经济总量。这种现象已经持续多年。
据介绍,自1985年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核算GDP数据以来,地方统计总和一直高于全国的GDP总量,不仅呈现出“1 + 1>2”的局面,而且有递增的趋势。例如, 2009年各省GDP之和超出全国2. 68万亿元;2010年各省GDP之和超出全国3. 2 万亿元;2010年31省区市GDP超出全国总量3. 5万亿元;2011年31省区市GDP 总和超出全国总量4. 6万亿元,而2012年地方GDP之和竟然超出全国5. 76万亿元之多。
有的地方在统计GDP时搞双轨制!摆政绩时是一个数字,要补贴时又是一个数 字”,甚至身兼“百强县”、“贫困县”两个头衔。如果没有扎实的经济发展与民生的改 善,表面上的GDP繁荣,非但没有意义,还可能误导宏观决策,挤占民生空间。而有 的地方官员还躺在GDP政绩的沙发上沾沾自喜。统计数字注水、GDP层层加码,地 区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屡见不鲜。
(1) 给这则新闻材料拟一个标题。(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自选角度,写一则15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写作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
请以“没有以后”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