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课标I卷·高中语文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B
解析: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考查能力】分析综合C
【思路方法】B项理解错误,“中国画的渊源与背景是……晋、唐以来的雕塑”说反了,原文中说“晋、唐以来的塑像反受画境的影响”。
【易错点】比较选肢和原文信息时容易似是而非。
【采分点】答对得3分,答错不得分。
2、答案:A
解析:
【知识点】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考查能力】分析综合C
【思路方法】A项无中生有,原文中没有“中国的建筑艺术”“不及希腊发达”这一信息。做题时要防范“八大陷阱”:①以偏概全;②无中生有;③张冠李戴(偷换概念);④因果混乱;⑤混淆时间;⑥答非所问;⑦是非颠倒;⑧说法绝对。
【易错点】比较选肢和原文信息时容易似是而非。
【采分点】答对得3分,答错不得分。
3、答案:B
解析:
【知识点】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考查能力】分析综合C
【思路方法】B项因果失当,“建筑的抽象结构……情调与律动”不是“中国画具有……美”的原因。做题时要防范“八大陷阱”:①以偏概全;②无中生有;③张冠李戴(偷换概念);④因果混乱;⑤混淆时间;⑥答非所问;⑦是非颠倒;⑧说法绝对。
【易错点】比较选肢和原文信息时容易似是而非。
【采分点】答对得3分,答错不得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4、答案:C
解析:
【知识点】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考查能力】理解B
【思路方法】C项中的相,表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他”。在理解文言实词词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易错点】 脱离语境,凭感觉选择。
【得分点】答对得3分,答错不得分。
5、答案:C
解析:
【知识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考查能力】分析综合C
【思路方法】④是说江革为官廉洁,⑤是说江革为官干练,应排除掉。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域,结合排除法,做正确的判断。
【易错点】脱离语境,凭感觉选择。
【得分点】答对得3分,答错不得分。
6、答案:B
解析: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传记类文言文人物性格特征分析
【考查能力】分析综合C
【思路方法】江革被放还朝,是作为魏帝请梁朝放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的交换条件,而非“元延明见不能使他屈服”。做题时要注意人物、事件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既要注重比照原文,又要注重归纳分析。
【易错点】比较选肢和原文信息时容易似是而非。
【得分点】答对得3分,答错不得分。
7、答案:(1)(谢朓)看见江革穿着破旧的棉衣,铺着一层坐席,却沉迷于学习不知疲倦,/ 便脱下所穿短袄(给江革披上),并亲手把毡子割下一半给江革充作卧具,然后才离开。 (2)江革性格刚强正直,每到朝宴的时候,经常对此加以贬斥,/ 因此被有权势的人憎恨,于是江革称病返回家乡。
解析:
【知识点】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
【考查能力】理解B,表达应用E
【思路方法】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达”“雅”。注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留、对、换、增、删、调。
【易错点】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得分点】第一句译出大意给2分(“/”前后各1分);“弊絮”(穿着破旧的棉衣)、“耽”(沉迷)、“去”(离开)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第二句译出大意给2分(“/”前后各1分);“褒贬”(偏义复词,偏“贬”)、“为……所”(被)、“谢病”(称病,托病)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8、答案:从首联来看,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2分)从尾联来看,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之愁;从诗歌标题和最后一句看,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加之远离故土,身居异乡,难免产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
解析:
【知识点】景情关系
【考查能力】鉴赏评价D
【思路方法】本题考查角度很新颖,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因眼前的景象而起,因自身的处境而起。答题时要有以下三种意识:(1)提高审题意识。(2)强化流程意识。(3)规范答题意识。
【易错点】 要点答不全
【得分点】共5分,首联得2分。尾联分号前后所分三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3分。
9、答案: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
颔联与颈联主要运用了比喻(答“象征”“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也可)的艺术手法。颔联表面上好像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际上却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以 “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自然贴切。
解析 :
【知识点】赏析古诗的表达技巧
【考查能力】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