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四个月的“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艺术回顾展”已在国家博物馆落下帷幕。“思想者”、“青铜时代”、“巴尔扎克”、“地狱之门”等中国观众熟悉的139件罗丹经典作品悉数亮相,为参观者还原了这位雕塑大师的成长历程。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罗丹艺术展。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罗丹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雕塑家。
奥古斯特•罗丹是享誉世界并在中国有着广泛影响的19世纪雕塑巨匠,其作品代表着法国艺术的最高水准。此次罗丹雕塑回顾展通过“最初的岁月”、“雕塑家的诞生”、“渐臻成熟”、“走进神秘的罗丹工作室”四个主题,全方位展示和回顾了这位最伟大的雕塑家的艺术人生,以及他从最初并不被认可而最终成为一代大师的心路历程。
《思想者》:《地狱之门》大型雕塑群组件之一,罗丹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罗丹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1904年《思想者》在沙龙上展出。这个巨大的雕像在遭受巨大地争议之后,最终成为罗丹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品之一。
2001年中央美院花家地校区落成之际,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将《思想者》青铜复制品,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央美术学院后,被安置在图书馆钟楼底下,为万千后辈所仰望。
《吻》:《地狱之门》大型雕塑群组件之一,大理石雕像,高190厘米,创作于1884-1886年
《吻》取材于但丁的《神曲》里所描写的弗朗切斯卡与保罗这一对情侣的爱情悲剧,罗丹取用这一题材以更加坦荡的形式,塑造了两个不顾一切世俗诽谤的情侣,在幽会中热烈接吻的瞬间。
爱情,本就是世间万古不朽的永恒主题。罗丹选取了裸体男女的接吻,这纯洁肉体的最初接触,因而是最动人心弦的。这对受欲望之火燃烧的恋人被放在“地狱之门”中,表达了作者那永无答案的痛苦而矛盾的思索:人的罪恶由不可克服的欲望而来,而欲望是由于人类对光明与欢乐的追求而来,因此人类的欲望就是罪恶的深渊,人类的欢乐就是导向罪恶的途径,而人类的痛苦就是注定不可抗拒的,永无完结的。
《《三个影子》(之一) :《地狱之门》大型雕塑群组件之一
《地狱之门》激发了罗丹无边的想像力,在完成这件创作的过程中,他在雕塑技巧方面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罗丹为《地狱之门》创作了数不清的各种雕像,这些雕塑中包括罗丹一些相当著名的作品,如《思想者》、《三个影子》、《吻》、《亚当》、《夏娃》等。《地狱之门》成了展示罗丹雕塑艺术的大舞台。
罗丹在1880年接受了制作《地狱之门》的艰巨任务。雕刻家为此耗费了近20年的时光。他为了表现那些运动中的生命,雕塑了186个分别为情欲、恐惧、理想而不断争斗、折磨自己的形象。这当中,有雄健的躯体,也有柔美的裸身,其中的主要形象后来成为独立的作品。
《地狱之门》的门楣的上方是三个模样相同,低垂着头颅的男性人体,被称为《三个影子》(《三个影子》后来被制成了高192厘米的青铜群雕),他们的视线将观者的目光引入“地狱”。门楣下面的横幅是地狱的入口,即将被打入地狱的罪人们在做着最后的痛苦挣扎;横幅的中央是一个比周围人体的尺寸要大的男性,他手托着腮陷入沉思,被称为《思想者》(《思想者》后来被制成了高200厘米的青铜雕像)。横幅之下,大门的中缝将构图自然地分为两个部分,但两个部分在内容上是整体的,描绘的是数不清的罪恶灵魂正在落入地狱,他们痛苦而绝望地挣扎着。这座大门上所有的人都是裸体,罗丹认为只有人体才能最有力地表现出人的思想和情感。
《巴尔扎克》
罗丹认为《巴尔扎克纪念像》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事实上,现今广大美术欣赏者也是这样看待的。罗丹说:“它是我一生中创作的顶峰,是我全部生命奋斗的成果,我的美学原理的集中体现。”
然而这件作品在1898年在沙龙展出时,激起了广泛的社会抨击。有人说它是“印象主义”,是怪异的、病态的表现,脱离现实的人体的塑造型式。有的尖刻的批评者甚至把这尊雕像说成是“麻袋里装着的癞蛤蟆”。但这并不妨碍《巴尔扎克》在后来成为罗丹的伟大代表作之一。
《巴尔扎克》头像小稿
《青铜时代》,青铜,高1.74米,创作于1876-1877年
它表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中过渡到青铜时代,它象征着“人类黎明”或“人类的觉醒”。雕塑家真实地塑造了一个匀称而完美的青年男性人体,他的体态非常自然生动,左腿支撑全身,右腿稍弯曲,脚趾微微着地。左手好似持杖,右臂举起,手扶在头顶,使躯干和四肢的肌肉随之发生起伏变化。他的头微向后仰,双目合闭,好似即将从梦中醒来。整个姿态和面部表情十分和谐,他舒展全身,正在解脱一切束缚,开始发出内在的力量。全身的轮廓结构不仅均匀、完美,并体现了精确的解剖知识。
在展览会上,《青铜时代》曾经被评论界认为是用人体浇铸而成的,一时间罗丹成了下流的骗子。罗丹向美术院提出抗议,美术院则派了五名雕塑家组成的评审团来到罗丹的工作室。罗丹没有参照任何模特儿,当众塑造了一个男性裸体。在这个即兴创作的人像上,罗丹令人无可怀疑地表现了他那精确的解剖知识和卓越的雕塑技巧,它无言地击败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攻击。
《加莱义民》群雕之一
1884年,当罗丹正埋头于《地狱之门》的创作时,加莱市当局邀请他制作一座忠魂碑。义民赴难这一事件,源出于法国的历史年鉴:14世纪百年战争时期,英国军队即将攻陷法国的加莱市,加莱市被英军围困将近两年,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经过双方的谈判,英王爱德华三世提出残酷的条件:加莱市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死,并规定这六个人出城时要光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才可保全城市。这是法国人民永难忘怀的历史悲剧。加莱市本要求罗丹制作义民中的一个,但罗丹了解到历史后,答应只收一个雕像的报酬而塑造六个雕像。
罗丹刻意回避了以往纪念雕塑雄伟高大的造型理念,而选取了几个世俗化的普通市民形象。群像富有戏剧性地被排列在一块象地面一般的低台座上。这六个义民的造型各自独立,然而其动势又相互联系着。罗丹以彻底逼近真实和深入探索的精神,尖锐的心理刻画和强烈的性格表现在震撼着人民的心。这件作品不论其结构,和就其对纪念性形象的理解,以及对英雄人文的阐述,都具有革新的意义,显示了罗丹艺术的辉煌不凡。
罗丹雕塑作品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
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
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没有浪漫派中容易见到的那些弊病,如肤浅的热情,空洞的夸张,虚假的内涵。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使我们得以神游于心灵的波涛,生命的奥义,宇宙的玄远,创造的神奇。
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义,超越了门户派别,超越了时代和区域,成为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
罗丹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奥古斯特·罗丹,是人类文明史上,继米开朗基罗之后,世界雕塑艺术领域的又一座高峰。
为庆祝中国与法国建交50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在2014年已举办了“开拓者的远见与智慧—中法建交50周年回顾展”、“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等系列活动……随着“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的大幕拉开,中法两国本年度的纪念活动也将因为罗丹《思想者》的抵京而达到巅峰,并由此为一系列纪念活动划上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