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色彩最重要的是调子!一个好的色调足矣会让你的画面脱颖而出,关键是怎么画好这个色调,我想说说我的经验。
首先,大家要明白的就是现在美考的趋势,国美风已经席卷整个美考市场,不管是国美,清华还是一些综合类大学,只要是这种感觉的色彩都能拿高分,除了国美色彩90分外河南省省统考色彩我也拿了98分。所以不管你现在色彩水平多高,造型能力多强,你要明白这个趋势。你们可以参考近几年的各大美院优秀试卷,看完你们会明白的。
一般的色彩考试不是暖色调都是冷色调,要么就是两块衬布、一块衬布,其实你就记住几块衬布的颜色就够了。黄赭调、白蓝调。一个冷色一个暖色,记住这两个色调可以应对大部分学校的考试。
黄赭调:
黄衬布: 淡黄+拿坡里黄+白(多)+天蓝(少)+粉红(少)
赭石衬布:赭石+熟褐+橘黄(少)+天蓝(少)
背景:米坨+肉色+淡黄(少)+云里拿
白蓝调:
蓝衬布:底色:钴蓝+橘红+香苹果+米坨
亮部:天蓝+拿坡里黄
白衬布:底色:牙黄+天蓝+(肉色)
亮部:白+牙黄+天蓝(少)
背景:米坨+肉色+淡黄(少)+云里拿
我在画画时喜欢铺一个黄灰色的底。用熟褐起完型之后,用淡黄+拿坡里黄+紫灰(少量),用刷子铺面(水分稍多些)。等干后开始画,在画的过程铺色不宜铺太满,留一些“飞白”,把底透出来,这样画面调子就比较和谐还很松动。
色彩的空间感也是很重要一关,后边的东西一定要虚过去,颜色纯度降下来,突出主体物,前边的衬布后期一定要提亮!
还有一点就是补色的应用,暗部颜色一般要加些补色把纯度降下去,另外就是画面要有一定程度补色的运用。比如蓝色衬布上的橘子,黄色衬布上的葡萄等。
色彩理论知识不再絮叨,哪个画室老师应该都会讲到,要合理应用。
我也没什么诀窍,只是这几套颜色用的很熟练,再加上笔法上的松动罢了。一定要记着,考试考的是画面效果,画面效果不突出,画的再好也没有用。
在美术高考异军突起的今天,如果你还不去关注美考的发展动向,就注定要被淘汰!国美的色彩以颜色漂亮和用笔松动著称,有国画当中小写意的感觉。中国色彩教学起初就受印象派的影响比较大,发展到今天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美院在这一方面也属于领跑者!
中央美院和清华也在向国美学习。全国的美术水平整体都在进步。就连其他美院也在学习中国美院的色彩。四川美院的优秀试卷就是例子:虽然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只要像国美那边的风格都是高分试卷!这是川美的一大改革!如果你连这个都看不到,说不定你就在南辕北辙!
至于其他综合类大学的老师新一批一般都是美院毕业的学生,这些老师当然也受印象派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这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了!将会越走越远!考试就是游戏!就看你懂不懂游戏规则,如果你连院校老师喜欢什么都不知道,那就不要考试了!考了也白考!只要让改卷老师开心,不用说,你就是高分试卷!
怎样做到画面效果突出?
首先从自己的工具做起,刷子和扇形笔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还有小的勾线笔。 在练习成品之前必须要有小色稿的训练,一般是16K,只铺大色块,物体一般都是两块颜色和投影,衬布也只有前后之分。这是色彩找感觉很好的训练方法。 刷子和扇形笔多在铺大色的时候用,首先,用刷子铺一层黄灰或者橙灰底色。等颜色干透后用熟褐等易覆盖的颜色在底色上起形,完了之后开始用刷子铺大色,不要所有的地方都铺满,留一些“飞白”,让底色露出来一些,为了营造画面的气氛和肌理感,在背景等空间上较远的地方用笔杆划一划,让底色露出来一些(一定要放松)第一遍颜色薄一些,找大色块,把握好色调和素描关系。然后开始深入刻画,所谓深入刻画,其实就是塑造体积感(形体有些 地方要破一下,不能太规整)。
你可以看看优秀试卷物体的刻画,基本上果子都是三块颜色加上投影,三个小时的画面效果首先要让考官看得见,所以说强对比就显得比较重要。我建议学生画重颜色物体从暗部画起,重下去(比如罐子,从亮部画易画粉);画亮颜色物体从亮部画起,(比如果子,从暗部画容易画脏)。亮部是光源色的反映,中间色就是固有色,暗部是环境色的反映。 画面所有物体之间都要有联系,画面的色调一定要明确。同时要注意冷暖对比。物体有了体积之后开始加投影,投影也是一种灰,要画的透气,投影的颜色是物体固有颜色、衬布颜色和物体颜色补色组成,可以在投影里边加些天蓝、灰紫等颜色,这样投影显得透气。这个时候要退远看,看一看自己画面对比是否拉开,颜色是否和谐,空间感是否做到位。然后开始的一步就是国美风的关键。
开始换勾线笔或者用扇形笔侧峰加落地缝(投影最深处),颜色要重下去。衬布上也要有线性的布褶(比衬布灰一个层次),也要适当的加一些点,特别在投影那些地方,物体压衬布的地方是布褶发生的地方。反光可以亮一些,如果画面有黄果子,可以直接用勾线笔拿淡黄在周围物体的暗部扫上一些作为反光(下笔要干脆利落),最后用天蓝加白做高光(天光为蓝色),还要在画面一些物体的边缘和画面其他地方扫一些,增强画面的肌理感,让画面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