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决定了太多中国学生的命运,每年高考过后又高兴的有失落的,又哭的有笑的。不管哭还是笑剩下的路还得继续走,最难过的是哭过后我们的路该怎么选?这时候是不是选择复读就成为了大多数落榜高中生和家长们最为关心的事了,《中国合伙人》成冬青高考落榜跪求家里再给一次机会复读,后来经过自己的拼搏拥有了上市公司,你的复读是否也能如此成功?
我们首要分析的就应该是:你真的适合复读吗?
第一,高考分数。有的人差了几分没有考上理想大学,有的却相差甚远。根据以往经验,如果高考分数低于当年的本科线100分或120分,就不要考虑复读,因为这类学生基础比较薄弱,难以在复读的一年中有很大提高。但是如果你能确定你是发挥市场或者有外在原因导致考的分数过低,那就另当别论。
第二,是否自愿。复读是一个很考验人的事情,作为已经上过高三的学生,会继续以前的肯那个,如果不是出于自愿,那只会让自己感到很乏味,从而大不掉真正复读的效果。考虑学生自己复读的愿望,只有自愿复读而不是应付家长才能走过复读这艰辛的一年。
第三,家庭经济。复读的学费、资料费均要高于普通高三的费用。学生应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复读并不一定是更好的出路,如果经济条件已经不支持,走一个相对较好的只要自己努力地学习也会有个好的未来。
最后要听取父母和老师的意见。父母和老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尤其是老师,因为老师比家长对学生平常的生活心理素质、学习水平的把握要更客观。
分析完是否符合复读的条件,那选择复读有什么样的误区呢?
大多学生在选择复读的时候处于一个很混沌的状态,因为高考的失利让自己的心情很低落,会影响到自己的判断。所以学生选择复读时容易产生三个方面的思考误区误区:
一是非清华、北大不读。清华、北大多年来坚持不扩招,招生名额是有限的,报考的风险也是很大的。虽然有复读考上清华、北大的,但毕竟是少数。北师大二附中武虹老师有个学生3次考北大未果,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分数越差越多。听艺旗美术网的编辑说:“一般来说,几分之差没能考上名牌大学的考生一般上涨空间较小,如果在一直想着学校,更容易产生较强的压力,还有可能会产生负面效果。”
二是被动复读。学生没有复读意愿,考生家长期望值过高而送孩子去复读。这样的学生积极性不高,一般复读效果都不会太好。家长应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
三是盲目复读。学生对自己定位不准,尤其在今年很多省区市高考分数普遍上扬,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分数高于往年盲目自信。
四是孩子的状态和性格。心理较脆弱、内心较怯弱的孩子,压力承受能力小不建议去复读,高四的孩子承受着比高三孩子的压力大得多,高考落榜的压力本来就还没烟消云散就要他们在忙着在承受一轮的压力这显然是不明智的。
如果学生综合考虑选择了复读,挑选一个好的复读班将是首要问题。社会上复读班很多,宣传也不尽符合事实,学生和家长一定要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