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学金及经济资助体系简介
我校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社会赞助专项奖学金、校内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特困补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
一、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是国家设立用于奖励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科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近三年我校共有4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二、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是由中央及北京市共同拨款设立,用于奖励资助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占在校生的3%左右,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近三年我校共有593名优秀学生获得该奖学金。
三、社会赞助专项奖助学金
社会赞助专项奖助学金是社会上(包括国内外、境内外)的企业、单位团体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捐资赞助学校、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而设立的奖励和资助学生的基金。目前主要设有桑麻奖学金、纺织之光奖学金、爱慕奖学金、白领奖学金、忠信奖学金、《时尚》奖学金、奋斗成才奖学金、真维斯助学金、天启美术奖学金、361°奖学金等资助基金,金额从1000元到8000元不等。2011年我校共有308名学生获得各项奖助学金,资助总金额100余万元。
四、校内奖学金
1、人民奖学金
每年评定一次,分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四个等级,金额相应为1000、800、600、400元。每年约有40%的本科学生获得校内奖学金。
2、奋进创新奖学金
近年来,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奖励力度进一步加大,学校奖励资金达几十万元。其中奋进创新奖学金是我校设立的专门用于表彰和奖励在国内外各类大赛中以本校名义取得优异成绩,为校争光的学生。
五、国家助学金
北京市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北京市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对象为高校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国家助学金以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生活费为目的。分为两等:一等国家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月450元,二等国家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月230元。每年按10个月发放。我校的资助面按照全校学生总数的9%的比例安排。
六、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运用金融手段,由北京银行面向普通高等学校中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发放的用于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费、生活费并由国家财政给予贴息的人民币信誉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每学年申请一次,最高金额为每年6000元。执行《北京服装学院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
从2010年开始,北京生源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需要“三证”:《北京市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北京市城市居民生活困难补助金领取证》或《北京市低收入家庭救助证》。
七、生源地贷款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简称学生)发放的,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学生可向当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咨询具体办理生源地信用贷款的相关事宜。
八、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是由学校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一定报酬的助学活动。勤工助学优先安排贫困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受法律保护。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学生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和履行相应的义务。按《北京服装学院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执行。
九、减免学杂费
减免学杂费是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几年来,我校对部分确因经济条件所限交纳学费有困难的学生,实施学费减免政策,特别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
十、饮用水、洗澡、电话补助
此项政策是由北京市财政负担的,对北京地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实施饮用水、洗澡、电话补助政策。补助比例为我校学生总数的10%,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饮用水补助45元、洗澡补助80元、电话费补助60元。
十一、临时困难补助
临时困难补助是由国家和学校设立的专项困难补助。资助对象为入学时遇到特殊困难、家庭遭遇特殊困难、本人突患重病的全日制在册学生。每生每次视情况给予200-1000元的补助。按《北京服装学院临时困难补助管理办法》执行。
十二、设立“绿色通道”
“绿色通道”是学校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报到,顺利完成学籍注册手续所设立的助学措施。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可以按照学校要求,提供父母单位和家庭所在地人民政府出具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经“绿色通道”入学报到,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在办理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和其它资助手续后注册。
十三、其他资助
学校还积极求助于各种校外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为特困学生提供经济资助。随着我校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各类经济资助将惠及更多的北服学子。
表8:北京服装学院各项奖助学金一览表
序号 |
奖学金种类 |
奖励金额 |
获奖对象 |
2012年获奖人数 |
设立机构或个人 |
|
国家设立奖学金 |
||||
1 |
国家奖学金 |
8000/人·学年 |
品学兼优的学生 |
14 |
教育部 |
2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5000/人·学年 |
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196 |
教育部 |
|
学校设立奖学金 |
||||
3 |
人民奖学金 |
1000/800/600/400人·学年 |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
占在校生的40% |
北京服装学院 |
4 |
奋进创新奖学金 |
300-3000元不等 |
在国内外各类大赛中以我校名义取得佳绩的学生 |
177 |
北京服装学院 |
|
社会赞助专项奖助学金 |
||||
5 |
桑麻奖学金 |
6000/4000/3000/2000/人·学年 |
资助对象为与纺织相关的各专业。 |
50 |
香港查济民先生设立的桑麻基金会 |
6 |
纺织之光奖学金 |
5000/人·学年 |
奖励对象为纺织、服装、染整、纤维材料、纺织机械等相关专业或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 |
12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 |
7 |
爱慕奖学金 |
2000(本)/1000(研)人·学年 |
评选专业不限,重点对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资助。 |
60 |
北京爱慕公司 |
8 |
白领奖学金 |
3000/人·学年 |
优秀本科生、研究生 |
32 |
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 |
9 |
天启美术奖学金 |
8000/6000/2000人·学年 |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造型艺术系及商学院优秀本科生、研究生 |
37 |
北京天启世纪文化传播公司 |
10 |
361°奖学金 |
8000/5000/3000人·学年 |
学校主干学科和专业的优秀学生为重点奖励对象,其他专业优秀学生兼顾 |
68 |
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 |
11 |
奋斗成才奖学金 |
1500/人•学年 |
优秀本科生、研究生 |
15 |
华伦天奴有限公司 |
12 |
《时尚》奖学金 |
2000/人·学年 |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及艺术设计学院的本科生 |
10 |
《时尚》传媒集团 |
13 |
真维斯助学金 |
4000(大一)/2000(大二)/1000(三)/人·学年 |
品学兼优的本科学生,家庭困难学生优先,以长期资助为主。 |
39 |
真维斯有限公司、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全方位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素质结构,全面成长成才
我校第二课堂以激发青年学生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着力点不断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我校已基本建立了门类齐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体系。
除了传统的已举办十几届的体育艺术节、科技节、12·9文化节等综合性第二课堂活动外,学校还与时俱进,举办“唱响红歌”系列活动、社团风采月、“挑战杯”创业大赛、学术节、话剧节、英语演讲比赛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大学生课外活动。各二级院系也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活动“品牌”,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春蕾杯”校园歌手大赛;信息工程学院的“玫瑰杯”舞蹈大赛;商学院的“青衿杯”创业方案大赛、女生节;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的服饰风采比赛;艺术设计学院的“学风杯”班级风采展示活动等。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愿望申请成立学生社团,学校为其提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广阔空间。我校现有学生社团63个,涉及政治、经济、艺术、体育、励志、学术、科技等方方面面,其中“云裳剧社”、“破立漫画社”、“绿社”等众多学生社团在首都高校有着较大影响。
第二课堂活动在培育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同时,也为学校争得了众多的荣誉。从1998年到2009年,我校共获得“中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单位”、奥运先锋2007年度北京市共青团“达标创优”竞赛五四红旗团委、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等市级以上集体奖励100多项,以及超过800人次的市级以上个人奖励。2008年我校1300多名学生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2009年1000余名学生参加国庆群众游行方阵和广场联欢集体舞表演活动,在备战奥运、国庆活动的过程中,我校师生全力以赴、全心投入、以最大的热情和努力保证了我校奥运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志愿服务建设的完美呈现,我校荣获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工作优秀组织单位以及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优秀组织单位称号。这些奖励既体现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进一步证明了我校大学生第二课堂的素质与拓展功能。
图书馆简介
我校图书馆1959年与北京纺织工学院同时建立。曾先后命名北京纺织工学院图书馆、北京化纤工学院图书馆,1988年更名为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目前,图书馆拥有不同学科、不同语言的藏书91.6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58.7万余册,拥有中外文期刊近900种,电子期刊3万余种,多媒体资料2万余部,各种数据库70余个。
图书馆馆舍面积约5900平方米,阅览面积2100平方米,阅览座位800余席,目前设有艺术书刊阅览室、外版艺术图书阅览室、时装信息中心、期刊工具书阅览室4个各具特色的纸质资源阅览室,中外文书库等5个书库;另外设有学生自习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学习中心和电子文献检索室;同时在我校北校区设有分馆,拥有2个阅览室和1个开放式书库。
图书馆为满足读者日益变化的信息需求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内容,除开展传统的借阅服务外,先后推出辅导培训、代查代检、在线咨询、馆际互借/互阅、文献传递、VPN校外访问、手机信息推送等多项服务。
民族服饰博物馆简介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成立于2000年, 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也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民族服饰博物馆曾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最佳制作奖”,是目前国内最好的服装专业博物馆之一,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等一万余件,还藏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极为珍贵的彝、藏、羌族人的生活图片近千幅。民族服饰博物馆现有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少数民族服饰厅、苗族服饰厅、汉族服饰厅、金工首饰厅、织锦刺绣蜡染厅、奥运服饰厅、图片厅等七个展厅和一个供广大青少年及公众学习、了解民族服饰传统技艺、进行互动交流的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工艺传习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