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误区】
误区一:家长为孩子完全做主,似乎考生只是家长的替身,考生在按父母的经验生活。这个误区背后是家长经验的有限性对孩子未来的限制,是家长替代孩子选择带来孩子的被动和埋怨。家长正确的角色,应当是帮助收集信息,提供各类建议,最终一定由孩子自我决定自我负责。孩子的自主带来成熟,带来责任感和未来前行的动力。
误区二:家长和考生盲目选择流行专业。有些高分考生家长明知孩子喜欢考古专业,但分数高,因而一定要选择金融学专业,选择经济学专业。目前的流行专业意味着当下招生数量很大,这首先意味着四年后孩子将面临同类人群激烈的竞争。此外,如果四年后这个专业不流行了,孩子怎么办呢?
如何走出误区?
首先,家长和孩子在选专业方面,是共同探讨和沟通,而不是谁做决定,不要搞成谁听谁的,也没必要争夺选择权,家长和孩子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人的看法和认识都有自己的依据,考生家庭中的成员就这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澄清个人和家庭的价值观是什么,再做出将来的职业选择。但是,父母拥有建议权,最终的决定权还是交给孩子。
其次,选定专业后,今后不一定非要从事这个专业,将来孩子的变化会很大。如孩子学习了一段时间某个专业,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不在这儿,完全可以改变决定,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行业;上大学以后,有些大学第一年学习的是公共课程,第二年才选择专业;同时,学生在上大学的时候,在学习本专业的时候,还可以兼修本校另一门专业或外校的其他专业;毕业以后,从事工作也未必是所学的专业。
第三,不管谁做决定,将来都要对这个决定负责。不要认为这个决定不是自己做的,就可以不负责任。父母给了建议,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学生自己手中,学生要对自己所做的决定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