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高考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高考 > 高考快讯 > 正文内容

艺考生涌入东莞 报考人数五年翻四倍

来源:新浪教育    整理:华艺名教育    时间:2014-03-22

  “北京一天可能有70个剧组同时拍戏,但是像我这样徘徊在剧组门外的小演员却有7万多人。要想闯出来,比买彩票中五百万的几率还要低。如果能再选择一次,我绝不会去学影视表演,会老老实实去学好文化课。”曾有一年多“北漂”经验的东莞本地艺校毕业生刘彬说,是时候该给火热的艺考来一支冷却剂了。像大多数艺校同学一样,刘彬已经转行去学习摄影摄像。

  作为一个省内二线城市,东莞艺考热度惊人。3月15日、16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举行学校艺考,吸引800多人报名,竞逐约80个名额,而2009年为200人报考;东莞专科院校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2014年也招收了500多名艺考生。招生办主任称,每年报考的学生中约有三四成是投机者。城市学院艺术系主任向智星认为,艺考热闹,与本地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土豪”家庭培养孩子倾向于贵族化。而省内各地的艺考生涌入东莞,对培养东莞的文化氛围有一定作用。“他们可能不会成为闪耀全国的明星,但可以成为一个镇街、一个单位甚至一个社区里的文化明星。”

  缘起“土豪”家庭希望培养“贵族”孩子

  东莞艺考是否过热?这从每年报考莞工城市学院艺术系的人数可见一斑。作为一所位于二线城市的普通本科院校,城市学院从2007年开始组建艺术系。开设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和影视表演三个专业,每年招生名额变化不大,大约70-80人。2009年,只有200人前来报考;2010年,有500人前来报考;2011年达到600余人;2012年达700-800人;2013年到达高峰,达1200多人。今年因为影视表演专业不招新生,报考人数有所减少,也达到800余人。考生大部分是广东省内学生,以东莞本地人居多,也有不少来自广州、深圳、湛江、江门等周边区域。

  位于东莞塘厦的专科院校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在去年年底已经开始的学校艺考中,也招收了500余名艺考学生,其中东莞本地生源只占10%左右,其他绝大多数来源于广东省内。

  在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艺术系主任向智星看来,艺考很热闹,往往跟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地方经济发展好了,政府就会着眼于文化建设,社会上的文化氛围随之变浓,孩子们接触到各种表演和艺术活动的机会就多了;地方经济发展了,本地家庭殷实,钱包鼓了,家长也希望孩子在素质上有所提升。说得通俗一点,父母是开工厂、办公司的‘土豪’,在培养孩子时,很自然就希望培养出一个‘贵族’。”

  投机 为本科文凭搏一把

  当然,也有不少学生是因为文化课不过关,瞅准艺考文化课的分数线低,为了升学而来。向智星认为,对比需要从小练起的音乐表演和舞蹈表演,影视表演是一个更易于此类“投机”的科目。

  “很多学生到了高二,分了文理科,感觉成绩差,高考无望,对演戏又很憧憬,就考虑选择通过艺考升学。这时再去练跳舞、学音乐就已经晚了,唯有影视表演门槛低,去报一个培训班,花个两三万元,简单练一下普通话,提高一下‘声态形表’素质,就跑过来考了。”

  像这样的考生,考官往往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学习影视表演,并不是钟爱这一行,而是想拿一个本科文凭。因此,学校在选拔时很慎重。首先,城市学院影视专业的招生名额很少,一般一年只招收一个班30人。而且因为这一专业对场地、器材要求很高,学校今年还暂缓了招生。向智星表示,对于很多为文凭而来的孩子,如果实在是没有艺术灵感,反应又慢,考官们会很真诚地建议他们放弃,不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但并非每一个考生都会知难而退,去年就有一名学生不忿,以考官打分太低为由,把学校告到了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招生办主任王继辉也说,不仅仅是影视表演,其他艺考科目也有类似的“投机行为”,只不过情况略好些。“不客气地说,在报考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中,为了升学而来报考的学生起码占3-4成。”他举例说,今年就有一个只学了一学期专业课的学生,形体、声乐、表演方面都不过关,也来报考了。他们觉得他的文字功底和策划思维还不错,最后建议他改报电视编导专业。

  当然,也有不少学生是奔着明星梦而来。王继辉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05年超级女声横空出世,火爆异常,2006年一下子有两三百人跑来学校要求学习音乐表演,而此前学校这个专业只开一个班,每年只招收招二三十个人。

  对于艺考的投机性,很多艺校毕业生也不讳言。“除了有个演员梦,很重要的原因是,高中时学习成绩不好,希望借此能考上大学,冲击一下本科。”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影视表演专业毕业生李彬说:“我是2007年参加艺考的,在我们山西省,当年就有50多万人参加艺考。”

  明星梦 演不露脸的路人甲

  经过烧钱的培训学习、10:1录取比例的艺考,东莞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之路并不平坦。北京,是很多艺校生梦碎的地方,从东莞走出去的学生也不例外。

  “2010年刚毕业那阵,我们同学一行50多人呼啦啦杀去北京。住租金只有200元/月的地下室;连续几周每顿吃3元一碗的素面;每天早上五六点钟起床,挤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去十几个剧组投简历,晚上8点钟才回来;也曾去北影厂门口蹲过点,也曾在横店影视城跑过龙套。”李彬说,但换来的往往是一天50元的片酬(群众演员)和两顿盒饭。

  李彬至今对第一单活儿记忆犹新。“那情景真的像周星驰电影《喜剧之王》,我演的是那种不露脸的路人甲。从早上9点一直拍到晚上10点,一整天都耗在那里,片酬30元。后来也接了一些有几句话对白的戏,一般一次收入150元。”李彬说,即使如此,活也不多,如果连群众演员的活都接,一星期只有3-4单;如果只挑有台词的,半个月才有一单,赚的钱根本没法在北京活下去,只能自己倒贴。

  身边的同学一个个离开,李彬变得形单影只。“有一次去横店拍戏,碰上一对30多岁的夫妻,也是像我们一样,从刚毕业时的意气奋发熬到现在,还是跑龙套。我突然心里很害怕,觉得自己将来会不会也像他们那样?北京每天同时开拍的剧组可能有70多个,但等着抢角色,要发饭吃的小演员却有7万多人。我觉得自己闯出来的几率,跟买彩票中500万差不多。”于是,李彬回了东莞。

  当初跟李彬一起从东莞赴北京的50多人中,目前只有寥寥数人还在坚守。“他们都属于家庭条件特别好,家里又很支持的。”在李彬看来,“北漂”能闯出名气的只有3种人:一是耐得住寂寞,可以熬上二三十年的;二是家里经济实力雄厚,能出钱拜名师甚至投资拍片的;还有就是北京电影学院那种高大上的学校毕业,运气又好得出奇的人。

  城市学院艺术系毕业的丁峰,也曾有过离开东莞“北漂”经历,说起来相当辛酸:“我在北京时曾加入一个有30多人的Q群,里面的成员都是像我一样的‘北漂’。一年之后,这个群里已经没有一个人了。”丁峰说:“我们班有30多个学生,2009年毕业至今,现在工作还跟专业相关的只有4个人,2个在地方电视台做编导,一个在搞儿童艺术培训,一个当音乐老师。如果加上2个在琴行卖琴的,那就是还有6个。”

  据记者了解,与影视表演一样,在音乐表演和舞蹈表演领域,能闯出名气的东莞艺校学员十分稀少。

  出路“北漂”失败回莞创业成功

  对于绝大多数东莞艺术毕业生来说,出路在何方?

  丁峰结束北漂生活后,回东莞到镇上广播站工作了一段时间。但是感觉不好,工作收入低,只有两三千元工资,什么事情都要做。更关键的是,看到那些有编制的“老人”,每个月喝着清茶,拿着高工资,心里不平衡,所以很快就离开了。他发现东莞儿童艺术培训市场很大,跟朋友凑钱办了一家公司。一开始经营很难,现在已经走上正轨。照他说,“一个月赚个一两万元不成问题,在东莞可以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

  丁峰的同学兰兰,目前在东莞市电视台做编导。对于当年的艺考之路,她感觉还行。“学表演,不一定就要去做演员。我还是很感谢那几年在艺术系上学的时光,它使我掌握了电视节目制作的相对专业的知识,让我在电视圈子里站稳脚跟。”

  李彬结束“北漂”之后则转向学习摄影摄像,目前在某演艺学校担任老师。他的感受是,“没有放弃演艺梦想,如果有机会还会尝试。”但“北漂”生涯让他觉得,人必须要掌握一门足以养家糊口的技术,所以他选择了摄影。

更多关于广东院校的资讯请进入广东美术高考网查看
优秀 美术作品 推荐
更多热点信息推荐
热点关注
编辑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隐私 | 服务承诺 | 投稿说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3-2014 old.huayim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艺名教育 版权所有
北京美术培训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6566-800 Email:info#huayiming.com(#号换成@) Baidu Sitemap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花家地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号楼
京ICP备12051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