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高考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高考 > 美考资讯 > 正文内容

针对2014年央美造型学院命题创作思维和作品分析

来源:美术高考网    整理:华艺名教育    时间:2014-01-04

  今年整个华北区都处于一个暖冬的状态,大部分区域没有见到一片雪花,原本属于冬天的雪景,却没能呈现出应有的景色,难免不尽人意。不过不用担心,我们美术生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那些美妙的雪景,今天就来看看北京华艺名画室提供的以雪景为背景的优秀命题创作作品。

  创作-高考美术创作优秀作品临本01

06d041c082f861f9734e7d0a679c04d6.jpg

  创作-高考美术创作优秀作品临本02 

   下面是延续昨天的那篇:《针对2014年央美造型学院校考命题创作考试科目训练方法》上一期大部分是把命题创作的概念和创作的几大要素讲解了一些,今天这期主要是实战内容解析,拿出了几幅优秀学生作品进行评析和诠释下创作思维。 

图片1.jpg

  (图1) 《发廊》 

  这幅画,作者选取了发廊里不同身份的人在烫发时的情景。该生选取的题材非常有趣,特别是每个人头上烘头发的“钢盔”给画面增加了不少趣味,还有就是不同身份的人的动态表现,反映出学生对生活观察的敏感和细腻。

图片2.jpg

  (图2) 《小贩》 

  该作者善于发掘生活中的一些形式美的因素,并加以组合和强调。

  2.形象的记忆能力

  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不能只停留在眼睛上,而要用心去记忆,这种记忆不同于记数学公式那样的机械记忆,而要用形象的方式进行记忆,要抓住形象的一些特征和点线面的符号以及一些场景气氛来对生活中的一切你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收集与记忆,要把你的脑海作为形象记忆的仓库,并分类整理、储存你收集到的各类形象素材。特别是初学创作要准备考试的同学,更应该收集、记忆一些有特点的各类人物形象,包括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特别是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各种有代表性的道具和场景。在晚上睡觉前,像放电影一样把你在白天所看见的事物、经历的事情,一幕一幕回放一遍,对有用的形象、素材不断地进行记忆,也可以像记日记一样,每天都把你所观察到的和感兴趣的形象资料、精彩场景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你的形象语言才会丰富,搞起创作来,你才可能根据你的想法和主题,得心应手地在你储存的形象仓库中,选择你所需要的.最具代表性的形象符号。

  形象记忆分两类:一类是对客观对象图像性的记忆,重点是对象的外部形体特征的记忆;第二类是对一个场景和一个事情的气氛和感觉上的把握与记忆,也叫情绪性记忆。这两种形象的记忆方式,对我们的艺术创作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图片3.jpg

  (图3) 《云中漫步》 

  画一些电影记忆画,把电影中的一些精彩的画面记录下来,对形象的记忆能力的训练非常有好处。这是根据美国电影《云中漫步》中主人公与他的恋人发生矛盾后,他在情人窗下唱情歌的一段戏。

图片4.jpg

  (图4) 人物记忆画《同班同学的印象》 

  这张习作通过对同班同学的观察和记忆,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

  3.艺术的联想能力

  艺术的联想能力是艺术创作的精髓,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艺术上的最佳体现,是艺术创作的生命所在。

  所谓艺术的联想能力就是看见A事物能联想到B事物,看到一个点能想到一个面的能力。当我们在观察生活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就事论事和只见其树不见其山的状况中,而应该可以从一滴水中看见太阳,从一滴血中能想到战争与革命,从一片蓝色能想到大海与宇宙空间等等。艺术创作中没有想象的翅膀,作品将会黯然失色,缺乏新意。生活中的题材与场景,对于艺术来说也许有它的一些局限性,单调性和平淡性,需要艺术家的联想能力去丰富它、充实它。

  生活中的一些偶然的瞬间也能激发艺术家的想象,变为艺术作品中富于深刻内容的精彩画面,让人感到回味无穷、妙不可言。联想让我们周围的世界变得更加的丰富,联想让我们创作的画面变得更为引人入胜。

  艺术的联想不同于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它同样存在着内在的规律和联系。我们知道,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大脑中,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在空间和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反映在大脑中就会形成接近联想,如:由大海想到远洋货轮,由天空想到飞行器和那神秘的宇宙空间;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反映在大脑中就形成了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到高尔基,由苹果想到梨子;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反映在大脑中就形成了对比联想,如,由光明想到了黑暗,由痛苦想到了快乐;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反映在大脑中就形成了因果联想,如,由火联想到热,由战争联想到流血等等。这些不同方式的联想,构成了联想力训练的基本内容,它有助于扩大我们的思维空间。

图片5.jpg

  (图5) 《圆形的联想》 

  4.如何把生活中的形象转换成艺术形象

  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可视形象。怎样才能把生活中的形象转换成我们画中的形象,从而去感染人、打动人呢?这就要求我们在熟悉的生活中,去挖掘那些有绘画性潜能的、有典型性意义的、有可视性效果的生活形象,通过我们的关照与提炼,变成我们画面中的艺术符号。转换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发掘一提炼一强化一展现的过程。生活中有很多很好的形象,一般人看来是不起眼的,但如果我们善于发掘其中的一些对画面有利的因素,并加以强化,使之鲜明化,那么我们的艺术形象就会有血有肉,丰富多彩。如著名油画家罗中立的《父亲》中那位老农的形象来源于他生活的大巴山的农民。作者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了农民最朴实,最艰辛的生活状况,也感受到了他们渴望走出贫困,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作者把这些感受进行了高度的浓缩,并采用朴实近似于笨拙,深入近似于精微的照相写实的手法,赋予生活中的形象更深的内涵和更强烈的视觉效果,所以画中的老农已不是生活中的某一个人,而是那个时代众多农民形象的浓缩,成为了中华民族父亲的形象,也成为了最具震撼力的艺术形象。

  5.如何把自己的思想感受通过艺术的符号来表现

  如果说把生活中的形象转换成艺术的形象的过程,是一个从客观感受到主观加工的过程的话,那么把自己的思想通过艺术的符号来表现的过程,则是把主观感受形象化、具体化的过程,是主观到客观的逆向思维过程。“思想感受”是指主体对客体的反应由感觉器官传入大脑中枢,随之而产生的喜、怒、哀、乐、善、恶、美、丑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来传递给人们。绘画语言的符号包括:色彩、线条、形体、空间分割等等,这些符号按照人们的视觉习惯和审美经验,能充分传达出作者的各种感受和思想。我们初学画画的人,就要善于学会寻找各种贴切的艺术语言和形象符号来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要对各种感受进行归纳整理,寻找和组织一种最能代表本人意志,最能体现个人情感的形式语言来表现对生活感受。我们要综合处理各种感知形象,提炼强化各种感受、思想,学会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按照一定的审美需要条理化、明确化,使之成为一幅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总的形式倾向,让这种主题形式真正能准确体现自己特殊的感受和思想。

图片6.jpg

  (图6)《搬运工》 

  作者为了表现搬运工人的艰辛,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视觉的方式进行了强化,他通过俯视的角度,强化了货物的视觉分量,而搬运工的形象只是靠一只粗壮的手和两只有力的脚来展现,画面构图集中,空余空间很少,更增添了几分沉重的气氛。作者虽然在造型能力上有些欠缺,但他的这种把自己的感受通过绘画语言的方式来表现的思路还是可取的。

  6.艺术语言的表现力

  一张好的画面,一个好的构思,如果没有适当的艺术语言表达方式,没有具有感染力的表现手法,将不可能成为一幅好的作品。艺术的表现力就是对你选择的素材和主题思想进行包装、锤炼,使之更为鲜明,更具吸引力的一种方式。艺术的表现方式很多:

  (1)夸张的手法:就是在画面中选择一些有特征的形象,以及某一形象中一些有趣的细节,进行变形和强化处理,夸大其形象特征,给人留下鲜明的视觉印象。

  (2)对比的手法:所谓对比的手法就是把不同性质的、有强烈反差的形象符号放在一起,彼此反衬,相得益彰,使各自的形象特征更为突出,让人们在对比中认识形象,在反差中品味主题。图片7.jpg

  (图7) 作者有意识强调了球迷疯狂执著的特征。

图片8.jpg

  (图8) 《阵雨》 

  作者选取了三个不同身份的脚进行了对比式的表现,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3)重复的手法:就是在画面中,把一些对主题有特殊意义的细节,如道具或人物的某个动作以及其他形象,在画面中不断出现,反复用同种形象给人以连环的刺激,不断加深所重复的形象给人的印象,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图片9.jpg

  (图9) 《散步》

图片10.jpg

  (图1O)《舞》 

  (4)渲染的手法:就是对表达思想有利的画面气氛、环境场景、形式构图进行有意识的营造,给人以明确的、强烈的画面感受。

  (5)强化的手法:就是对画面中你感兴趣的形象符号或是在画面中所特有的一些精彩点、兴奋点,一些对主题起点睛作用的部位,进行明确化、鲜明化,并加以着力强调,给人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

图片11.jpg

  (图11) 《号声长鸣》 

  创作的步骤

  1. 构思

  当我们拿到创作题目以后,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该命题的主题是什么,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选材、立意,尽量能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挖掘出有独到见解,能出奇制胜,发人深省,有新意的东西来。好的构思,它不是只停留在对题目或主题作浅显的图解,而是要选择最佳的角度,从一个有表现力的侧面和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对题目进行表现。这就要求考生要学会根据题目的要求在平时的生活中去挖掘题材,而且还要围绕这一题目,运用大胆的想像力来深化主题,使画面的内容更加充实,更具特殊性,给人以新颖独特的感觉。

  创造性是构思的画面的重要因素。因而在题材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找那些符合可视形象特点的题材,因为有的时候,有的构思在文字语言表达时,可以说是感慨万千,出口成章,但真正落实到画面的时候,特别是用绘画语言来表现的时候,有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甚至让自己的画面给人产生歧异和误解,使自己的想法不能很明晰地传达出来,给观众造成欣赏障碍。所以我们在构思的时候,一定要寻找适合用绘画语言表现的题材和瞬间,以特有的方式来表现。

  2.构图

  所谓构图,就是在由各种生活感受,通过构思凝结成的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具体的形式语言和形象符号,使各种感受、各种主题形象化、具体化,把思维的形式转换成绘画的符号,这就是构图的任务,也是初学创作要解决的基础问题。

  构图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如何使画面的结构框架与构思主题相吻合,也就是说画面的布局与大的构图形式能充分体现主题,并能产生相应的情调和气氛。二是画面的构图能体现形式美的一些规律。在构图中,我们要研究对称、变化、单纯、复杂、旋律、节奏以及点线面的意义,探求各种类型的构图的表现力。三是如何选择和推敲画面中的各种形象符号,使之更具典型性,更富代表性,增强表现力。总之我们的构图实质就是寻找一种最为贴切、最为优美的造型语言和构成形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形式因素,精心安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最为贴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构图的形式很多,每一种构图方式,都有其独特的视觉特点,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如:“三角形”的构图,它给人的视觉感受就是铿锵有力、平稳而肃静;而“倒三角形”的构图则给人的感受是漂浮不定,摇摆不定;“S”形的构图给人的感受是柔美而曲折、流畅而又婀娜多姿:“之”字形的构图,则有向外延伸和扩展的视觉感受;“X”形的构图则有放射性地向四周扩散的张力感;“U”形的构图则使人产生一种凝聚力等等。在这如此众多的构图方式中,选择怎样的构图,还是要以构思和主题为中心。构图必须围绕构思来展开,围绕主题来发挥,充分显现构图的力度和美感。

  构图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推敲,不断深化构思的过程,是思维图像化的过程,所以一定要多画一些小稿子进行反复推敲和斟酌,选择最佳的构图方式,特别是对画面中的元素的组合进行精心调配,使之更为完美。

  3.人物形象的设计与塑造

  有了好的构思和好的构图,还需要人物形象的充实和塑造,用人物形象来表现你画中的主题思想。在高考创作考试中,大多数的命题都要求以人物创作为主,所以对人物形象的选择、设计,塑造,直接影响作品主题思想的表现和画面的视觉效果,也反映出考生的造型能力的高低,从而产生出考生成绩的差距。因此当我们拿到创作命题后,在有了好的构思与构图的基础上,还必须根据画面的主题和情节的需要,塑造出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有形象特点的人物形象来。

  世界上的人物形象千千万万,各不相同,构成了我们绘画创作无限丰富的形象仓库。由于人的身份、社会环境、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以及所处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的差异,产生了人物在性格、气质、外貌、服饰和生活习惯以及动态,举止方面迥然不同的特征。如:从地理环境来看,身处边远山区的人,因长期经受紫外线侵蚀,皮肤显得粗糙黑黝;而身处内地的人,特别是南方的女孩,由于空气潮湿,皮肤一直被水分滋养,而显得娇嫩清秀。从文化层次来看,由于文化层次的不同,人物的衣着打扮、谈吐举止也有差异。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在气质动态上显得大方得体,衣着讲究,朴实大方,气度不凡;而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着装打扮方面则显得粗俗、媚艳,即使是穿上了西装打起了领带,也会在动态上显现出低俗的本色。从年龄段来看,不同年龄的人,因生活经历的不同,在外貌特征和思想情感上也有差异。儿童因刚来人间,对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和欢欣,从而显得那么可爱;而老年人则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更显沉着而稳重,外貌特征上也留下了纵横交错的“痕迹”。这些在形象上的差异与特征,构成了我们人物形象的丰富性,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角色,并抓住这一角色的特征进行深入的塑造和强调,使之成为感人的艺术形象。

  人物形象的塑造有赖于我们较强的造型能力。对人物各种动态,老、中、青各种人物形象,各种服饰着装的表现要得心应手,就要求考生平时要善于积累,对各种人物形象,各种动态要多练、记熟,并把人物形象分类整理,把站、坐、蹲、睡的各种不同姿势记住、练熟,这样考试起来就比较方便、主动些。因为一般考试都不会超越我们身边熟悉的生活和常见的形象,记住了这些也就能应付考试了。

  4.环境道具在作品中的作用

  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配。”任何好的典型的形象都需要有相关的事物和环境来衬托,都必须置身于一定的场景和氛围之中,才能有强烈的生命力,才能显出耀人的光彩。因而在绘画创作中,我们不仅仅要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塑造与刻画,还需要选择适当的环境和与主题有关的道具来丰满形象、充实主题。在考试中,对环境和道具的表现往往是最容易被考生忽略的问题。他们不知道,环境道具的烘托与表现,对展现人物的性格、情绪和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重要作用。所以许多考生的画面只有考题要求的人物而没有环境与道具,即使有也画得十分概念与潦草,没能充分发挥环境道具对画面表现的重要作用,非常可惜。

  环境与道具作为画中的形式美要素,也是最好挖掘、最便于调度的因素。因为环境与道具的灵活性大,构成画面中点线面的可能性也很大,对它们的组合与美化也相对比较自然,容易构成画面的节奏与旋律,容易构成画面大的形式框架,给人以强烈的形式感。

优秀 美术作品 推荐
更多热点信息推荐
热点关注
编辑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隐私 | 服务承诺 | 投稿说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3-2014 old.huayim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艺名教育 版权所有
北京美术培训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6566-800 Email:info#huayiming.com(#号换成@) Baidu Sitemap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花家地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号楼
京ICP备12051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