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高考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高考 > 高考快讯 > 正文内容

学校应转向发展帮助学生发现兴趣的教育

来源:美术高考网    整理:华艺名教育    时间:2013-11-09

老师帮助学生制作工艺品

  开设特色课程 培养一技之长

  学校操场竖起千米涂鸦墙,近200名学生在上面大展身手,“想画就画”;举办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评比展示活动,课堂里摆起了锅碗瓢盆,高二男生秘制的热干面赢得满堂喝彩。这是发生在武汉两所中学校园里的真实情况。在当前考试学习几乎成为学生一切的情况下,这两所学校的做法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也给了我们一些教育上的启示。

  现在大多数学校、尤其是中小学都偏重于应试教育,学生们每天都是齐刷刷坐在教室里,老师教的都是教科书上的内容、学生学的都是考试要考的东西,放学之后学生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个小孩子从一开始接触的读书生活就是这样的,以至于他们已经习惯于每天坐在教室里、对着教科书埋头苦读,很少人会兴起读艺术班、培养特长的念头。

  目前正在市区读高中的学生小林告诉笔者,他们现在基本上都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书本的内容上,“大家每天都是埋头在书本里,背书、做题,为高考做准备”,而谈到特长的学习,小林则表示,在学校里很少有这种机会,而他们自己也不会主动去学,“学习上不要输给别人就不错了,哪还有心思去学什么特长啊。”

  当前学生们都被灌输了一种“学习就是一切”的观念,为了不在学习上输给别人,所有人都只能一头钻进学习里,无暇顾及其他事情,更不会萌生学习一技之长的想法。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成绩好的学生就以为自己很优秀,不用去发展其他特长,不会考试的学生则直接被贴上“坏学生”、“将来没出息”的标签。对于学生的这种观念,学校方面没有正确的引导,反而是听之任之,有些学校甚至还在不断强调,导致学生们在学习上似乎走向了一个极端。

  学习成绩不好就注定没有出息吗?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只是有没有被发现,有没有机会去发展而已。笔者认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或许只能说明他不会考试,但是说不定换一个教育方式,给他一个发展特长的机会,他就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一个伟大的发明家,或者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但是现在,学生从一开始接受到的就是应试教育,每天都忙于应付各种习题、考试,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其他东西,也没有机会找到自己的兴趣,发掘自己的特长。就读于潮安区某小学的郭同学表示,学校对她来说就只是正常的上课而已,“每天来学校就是上课,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就在下面记,哪里会有什么‘特色’课程。”

  对此,孩子正在读小学的梁女士就表示,她会送孩子去艺术特长班学习,不过那是否是孩子的兴趣自己就不清楚了,“我们也不知道他喜欢什么,就只能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送他去学画画和围棋。”而郭同学则表示,学才艺、学特长都是家里条件好的人才有的机会,大部分学生还是不会去报兴趣班的,“自己去报特长班的同学比较少,一般都是学校里有什么我们就学什么。”郭同学还说,自己算得上补习的,也就是去上学校里开设的提高班,不过学的内容还是考试要考的东西。

  笔者认为,学校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考试,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更加了解自己。如果学校能够开设一些发展学生兴趣的特色课堂供学生选择,或者举办一些类似“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读书阶段慢慢发现自己的兴趣,了解自己的特长,也能知道自己将来的就业发展方向,而不是一味地埋头苦读,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啃书本”上。

  很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经说过,教育学生要“因材施教”,不应该所有人都用同样的教育方式。然而现在,我们的中考、高考,甚至考研、出国,这些都要求学生要会考试,而那些兴趣不在读书考试和学术研究上的学生就被定义为不爱学习,失去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成为了许多人口中的“差生”。考试并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笔者认为,学校不应该过分重视升学率,让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固然重要,然而,让学生学得开心,并且在学习之后能够真正掌握一门技能则更为重要。笔者建议,各中小学校或许可以参考一下武汉这两所学校的做法,适当地为学生举办一些特色活动和课程,让学生在学校里就有机会发掘自己的优势特长,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这样既能丰富课堂,让学生学得开心,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可以增加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优秀 美术作品 推荐
更多热点信息推荐
热点关注
编辑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隐私 | 服务承诺 | 投稿说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3-2014 old.huayim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艺名教育 版权所有
北京美术培训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6566-800 Email:info#huayiming.com(#号换成@) Baidu Sitemap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花家地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号楼
京ICP备12051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