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高考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教育 > 院校动态 > 正文内容

中国美术学院招生网

 关注官方QQ空间 +我要加关注

截止15日结束 中国美术学院85周年校庆特展“八五.85”展览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    整理:华艺名教育    时间:2013-09-10

  9月6日晚7:00,中国美术学院85周年校庆特展“八五•85”展览开幕式在南山校区美术馆隆重举行,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龚吟怡,浙江省教育工委委员、浙江省考试院院长葛为民,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田宇原,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杭州市人大副主任陈振濂,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高克明,杭州市西湖区区委书记王立华,杭州市上城区区委书记缪承潮,杭州市西湖区区长朱党其,杭州市上城区代区长陈瑾,杭州日报集团副总编辑杨星,德国柏林艺术大学教授博克哈德•海尔德,德国柏林艺术大学教授埃贡•斯麦提斯,浙江省美术馆馆长马锋辉,浙江省美协副主席骆献跃。开幕式由院党委书记钱晓芳主持。

  开幕式上,黄坤明书记、葛慧君部长共同打开播放按钮启动展览。许江院长致辞,我院校友、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代表郑胜天,跨媒体艺术学院学生、本次展览工作团队代表翁桢琪分别发言。在展览开幕之际,中央文史研究馆等单位还发来了贺信,中国美术学院五十年代校友会向母校捐赠图文集《外西湖时代》。

  许江院长在致辞中围绕1985年那个难忘的岁月回顾了学院85年的发展历史、结合展览的内容阐述了学院的精神。他说,屏幕上放映的短片,由85年前真实的影像剪辑而成,我们随此重温历史,重温激情,感受三十年来生命与校园的巨大变迁。历史的浓缩总是在用某些“不变”或者是“骤变”的因素,令我们怦然心动,仿佛一下子面对家园。这次展览的策划和实施主体是70、80后的年轻人,他们在去年夏天就提出以1985年作为岁月考古的平台,采集85位亲历者的人生片段,改校庆的典礼为学术的追问。他们冒着酷暑去捕捉历史兴怀的可能的现场。将可能性还给历史,将历史还给岁月。让亲历者在现场说话,抚今追昔,去钩沉那段曾经经历的岁月,重叙那段岁月于上下文之前涌动的意涵,以此来彰显我们学校85年来的学脉精神。年青一代对整个展览的创意和他们在执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忍、所兴怀的记忆、所秉持的求真的理想,是这个展览的亮点之一。

  “85”是一个横轴,让我们重返那个年代,重返那些难忘的现场。在那些坐标式的往事当中,回溯大时代变革的踪迹,揣想历史的发生及其可能性。85位受访者则是一条竖轴,每个人的记述都与“85”的往事相对照,每一个书桌里面都存有那个时代各自不同的思想和生活的工具箱。这横轴和竖轴结成一个“十字”,成为我们回望岁月的生动的、纠结的十字坐标。我们每个人将在这个坐标里、这次展览中,找到中国变革时代的精神地图,找到学院能历85年不衰的学术脉络。

  阅读这个展览,我有两个发现。第一点是从展出的工具箱和文物中,看到某些艺者保存完好的创作、写作和思考的资料、书稿;孤灯苦读的笔记;苦苦摸索、寥寥数笔的草图;他们年轻时代和老杭州的岁月留存。这些在最早的无望的叛逆之时,仿佛就已经与历史达成某种约定一般,赋予自我资料的留存意识、一种自我考古的自觉、一种自信人生会当稽首的历史感,这令我印象深刻。第二点是关于采访视频,在那三十个小时的视频采集当中,每一个受访者都如山水诗人一般,登高文赋,瞻远兴怀。他们已经世袭的眼光和修为,总能从芸芸众生,茫茫人海中飞腾上去,坚持一个延绵的关怀。我希望这次展览中大部分资料能够留在学校的博物馆,能够留在延绵的历史和后来者不断的追怀中。1660年前,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慨然写道:“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我们今天也站在历史长河的一个点上,向另一个年代怀想致意,内心必然感慨而系之,此所以兴怀。但我们不悲观,而是努力将曾经的生命能量存留在那里,让将来的兴怀者,“有感于斯文”,有感于代代传承的时代精神。

  我院校友、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代表郑胜天在讲话中以自己在美院60年的经历讲述了学院的发展变化、历史文脉和深厚的学术积淀、大胆的求追探索及其带来的正能量,希望师生们能继承学院的精神、弘扬学院的优良传统,把这种正能量一直传递下去。我院学生代表、本次展览工作团队代表翁桢琪在发言中讲述了参加展览筹备工作中的深切体会,表达了在艺术道路上努力探索、积极向艺术前辈学习、继承学院优良传统的决心。

  本次展览是为庆祝建院85周年而特别策划、推出的重大学术展览,展览聚焦1985,对这一年美院的众多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考古,以1985这个时间切片作为八十五年历史的载体,将美院八十五年的历史投射在这个时间切片之上加以展现。

  在八十五年校史学术脉络中,该展选择了85位校友作为个案,其中有林风眠、吴大羽这样的学院开创者们;也有全山石、方增先这样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致力于美术教学的老师们;也有谷文达、吴山专、耿建翌、张培力这样的在“85新潮”中勇创新风的先锋旗手们,更有金一德、洪再辛这样孜孜不倦地创作与教学的普通教师们。他们或承接传统、活化转换,或直面当代、挑战实验,或扎根本土、坚守抵抗。1985年,每一位艺术家们都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跋涉求索者,都发展出一番动人的风景和故事,向我们展现中国艺术现代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点式迸发。

  我院百名青年师生作为历史寻访者,进行了历时数月的调研与创作,重访85人的1985,以85部短片、85个展现八十年代的道具箱,生动地呈现出几代人在1985这一时间节点中的历史经验和艺术实践,通过对美院人的集体记忆的挖掘和梳理,向中国美院85年历史中的所有创作者与教育者致敬。

  展览中,85个发光体,85个视频,85个展现八十年代的道具箱,将构成一场贯穿85个年头的影像戏剧:“论争”“突围”“历程”“新潮”四个“片场”,呈现1985年美院的集体记忆。第一场是“论争”,重现构建当年的毕业答辩现场。在第二场“突围”则包括中青年创作组、维罗斯科讲座、中国画教学座谈会、实验水墨、赵无极绘画系列讲座、万曼壁挂运动和编辑部七大版块,搭建起美院的地标性事件,唤起1985年美院人的集体记忆。第三场“历程”作为整个展览的思想库,以黑板报的形式呈现了自1928年建校至今都在扭结中的有关艺术革命与革命艺术的事件、潮流和论争,涵括了“艺术运动社”、“新兴木刻运动”、“倪贻德:从创造社到决澜社”与“艾青:革命文艺领袖”、“人民英雄纪念碑”、“革命历史画”、“浙派人物画”、“人间思想”八个部分。第四场“新潮”,重点聚焦于对“’85新潮”的追忆,由“’85新空间•池社”、“谷文达”、“红色幽默”、“厦门达达”、“北方艺术群体”、“三步画室”、“部落部落”、“最后的画展”、“新学院派”这九个内容的展开,重新勾画出了当时以浙江美院为策源地辐射全国的“’85新潮”路径图。

  与此同时,这次校庆活动还推出了《无墙的学院——中国美院创意文化实践文献展》,包括“最前线”、“美美与共”、“会通履远,重访林风眠之路”三个版块,分别在南山校区校史馆1、2、3号展厅展出,集中展示新世纪以来中国美院的一系列重大学术项目与社会服务工程,不仅展现了中国美院在这些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彰显美术学院的社会责任与历史担当。展览集合了中国美术学院近十多年来所发起以及参与的重大学术活动和社会项目,并对这些在艺术前沿、文化发展、城市更新等各个方向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梳理。本次展览不仅展现了我院在这些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历史标杆,更是为了未来学院发展而做出的一次全面总结,激发学院与社会紧密相连、与文化思想切实并进,不断自我更新与发掘,不仅仅反馈于学院教育与发展,更加注重学院强大生命力的蓬勃激发。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我院党政班子成员宋建明、胡钟华、王赞、孟云生、孙旭东、刘正、姜玉峰,我院原院领导领导肖峰、王邦铎、赵宗藻、白仁海、毛雪非、高法根等和离退休老同志,我院部分师生、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来自各地的校友、柏林艺术大学的部分教师。

  本次展览展活动为期十天,将于9月15日结束。

W020130909000971407147.jpg

开幕现场

W020130909000971717499.jpg

展览现场

W020130909000971717045.jpg

更多关于浙江院校的资讯请进入浙江美术高考网查看
优秀 美术作品 推荐
更多热点信息推荐
热点关注
编辑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隐私 | 服务承诺 | 投稿说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3-2014 old.huayim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艺名教育 版权所有
北京美术培训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6566-800 Email:info#huayiming.com(#号换成@) Baidu Sitemap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花家地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号楼
京ICP备12051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