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西南石油大学于1958年建校,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石油主干学科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学校现有18个教学学院(中心)。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和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有55个本科专业,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四川省特色专业, 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11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有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76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 20800余人,硕士研究生3100余人,博士研究生565人,外国留学生8人。另外有在职的工程硕士研究生7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246人,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0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82人。专任教师1419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4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0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45人,博士生导师8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9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8人,省部优秀教师8 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7人次,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7人。
学校建有成都、南充两大校区,校园总面积30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近2.5万台件,总价值3.1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93万册、电子图书35000GB。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俄、英、德、日、法、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建校50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为核心,以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富有特色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根本保证,各项工作蒸蒸日上。 2001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2008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再次被评为“优秀”。
学校毕业生思想素质好、团队精神强,基础扎实、勇于创新、上手快、后劲足、业绩突出,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赞誉,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4%左右。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9.5万名毕业生,他们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专家、教授、学者,一大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各条战线的技术和管理骨干。
今日的西南石油大学将继续秉承“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弘扬“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精神,践行“明德笃志,博学创新”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突出特色,科学发展”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力争一流,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大学。
【艺术学院简介】
艺术学院是经我校负责艺术类专业教育的教学单位,现有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和表演三个本科专业。
学院教学设备先进,配有全套数字摄录、演播、制作设备,拥有综合演播厅、苹果非编实验室、影视后期特效实验室、直播间、录音室、放映厅、形体房、飞翔剧场、声乐教室、校内电视台等。
学院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搭建了宽广的实习实训平台。与峨眉电影集团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在四川石油新闻中心、湖北电视台数字频道等多家省、市电台、电视台、报社及四川凹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新广影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四川省婚庆行业协会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训基地,与四川新闻网地方部等新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拥有一支以王岩平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与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学院聘请播音界泰斗张颂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吴弘毅教授、傅大岭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新闻主播傅华,好莱坞独立制片人、编剧、导演田芬,峨眉电影集团董事长何世平,湖北电视台数字频道副总监、播音指导,湖北省电视台播音主持委员会主任谢东升,著名演员卢奇、雷汉,上海东华大学艺术学院表演系系主任徐海燕教授等多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为学生培养助力。
学院实施“抵近人才市场”的培养模式,宽口径专业教育,重基础、重文化、重创新,培养具有较宽的文化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长远的拓展前景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多渠道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教学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针对专业特点,抓好实践教学,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让学生在健康、有益、多样的文化氛围中陶冶思想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发展专业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