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大意,这个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情况,但如果高三生平时考试总是粗心丢分,最好利用高考备考的最后阶段好好调整一下,才能有效减少因为粗心而丢分。
孩子“考试总是读题注意力不集中,读漏题中的内容,……,而且一遇到会做的题就兴奋的做错”的原因,我认为一方面是孩子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的解题方法没有掌握;审题不仔细:条件看错;计算上的失误;粗心大意:如选择题知道A却笔误选了B等。另一方面是孩子对自己试题拿倒手“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没有及时去归纳、整理,从而导致每次测试都会犯同样的错误。
针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首先让孩子把平时的典型错误集中在一起,认真分析错因,找出易错的知识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进而使其能在考试的过程中引起注意,以达到避免犯同样错误的行为。
其次,让孩子自己意识到“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后果。这样的结果其实就是在无效劳动,浪费自己的精力和毁灭自己的前途,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引导自己去理性地思考,冷静地对待考试以及考试中“遇到会做的题就兴奋”二毛躁丢分的现象。
第三,在平时的练习和测验要不断提醒自己认真审题,提取相关信息,找准题眼再下笔。同时遇到“熟题”要告诉自己很可能在其中埋有“包袱”和设有“暗阻”,这样可以达到认真阅读,注意细微变化,挖掘题干关键字词、语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的目的。
第四,回归教材,夯实基础。高考试题的出题原则一般都是,基础题40%,中挡题40%,高难题20%,基础题、中档题基本上都来自课本,这就是说高考能不能考出理想成绩,关键就看孩子是否吃透了课本。所以这个时候对课本进行复习,弄清、弄懂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第五,孩子“推断题稍有难度就不想往下做,而且一遇到会做的题就兴奋的做错” 在很大可能上与精读、细读课本有直接的关系。这是因为课本是一课之本,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和根源,同时也是试题答案的来源,她之所以“推断题稍有难度就不想往下做,而且一遇到会做的题就兴奋的做错”,从根本上说就是没有真实做到精读、细读课本。高中特别是高三阶段考试的目的是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或漏洞(那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够扎识,哪些方面的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答题是不是符合课本上所讲的规范等等),然后通过自我进一步的总结和反思,找出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的方法,进而达到查缺补漏提高高考应考能力的目的。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只看复习资料,只做习题集,而把课本扔在一边,说白了就是丢掉了应考的根本,高考时吃亏也就成了必然。
所以无论是尖子生还是普通生,也无论你是否已经把课本看了许多遍,但是在临考这段时间我们还是建议在把课本仔细看一遍,回归课本不是简单的再去看课本,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教材,发现以前没有引起足够认识的内容以及知识交汇处的内容,虽然试题与课本上的内容会有一些变化,但是它却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说白了就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把课本上基础概念透彻理解了,同时也把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横向串连了起来,那么我们的成绩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