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其中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定向招生计划将由去年的1万名增至3万名。此外,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8.5万个名额,由东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
覆盖所有“211工程”和部属高校
另据南都记者葛倩实习生林鹭茜发自北京会议决定,今年要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重点高校招生计划由1万名增至3万名。招生区域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
这是国务院连续第二年扩大农村学生招生比例。去年,国家首次在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行了定向招生计划,72所中央部属高校在21个省区的贫困地区录取学生约3000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省市的151所省属一本高校录取学生近7000人,农村生源占据多数。由此也使得去年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为近10年来最多的一年。
“这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教育系统一位内部人士称,此举主要是为了扭转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比例近年急转直下的现象。目前,我国一本高校在全国的平均录取率为8.5%,而在贫困地区只有5 .8%。未来,在高考[微博]录取制度未根本改变的形势下,这一趋势或将继续。
新增本科招生计划主要用于中西部省份
除农村学生外,中西部部分省区多年来也存在升学压力较大的现象。这一局面也在逐步得到扭转。昨日会议同时决定,按照高考程序和确定的标准,将今年新增的本科招生计划主要用于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升学压力大、农村考生多的中西部省份。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8.5万个名额,由东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
“此举惠及中西部地区考生的同时,东部高校也能从中惠利”,教育系统内部人士称,这一举措也考虑到了近年的外部环境,因国外高校竞争等因素,造成近年发达地区生源数量大幅下降,增加中西部的招生名额,也为发达地区高校提供了招生空间。
专家声音
调整高招指标非治本之策
虽然国务院的决定对农村和中西部考生是利好,但业内人士认为,这并非教育公平治本之策“通过行政手段调整高考指标的划分,仍然是‘治标不治本’,行政手段如果得不到控制,也可能造成更大的不公平,为接近行政权力的人获利提供了机会”,一教育系统内部人士认为,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方式是进行招生改革,录取指标不再由“上面”划分,而是高校自主决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认为,上述两种措施仅为“救急措施”,是对现有高考模式的矫正。而教育资源的地区差异,更多体现在高考政策的区别中。
“通过指标划分调整各地录取,短期内可能有效,但长期有可能反弹”,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调整行政指标限制了高校自主招生权。他建议改进高校录取的专业评价体系,“通过专业方式,产生效果的时间慢,但相对稳定,可以在更长时间、更广范围实现最终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