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香港高校在内地的声名鹊起,报考港校的内地考生越来越多,不少高考“状元”也弃清华、北大选择港校。与内地相比,香港的高等教育更加开放和自由,更加国际化,而内地学子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格也赢得了港校的尊重和认可。但是内地生报考港校的门槛很高,还要面对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挑战,建议广大考生家长多作了解,理性选择。
2012年8所港校内地招生1600人
港校内地招生15年,招生省份和招生计划由少到多;考生对港校的态度,也经历了从少有问津到逐年升温,再到理性选择的变化。信息反馈让内地考生和家长对港校的了解加深。
1998年港校在内地招生伊始,能有机会享受香港高校教育的内地学生寥寥无几。2003年,教育部批准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只限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6省份。到2011年,教育批准港校在内地31个省份招生,与此同时,各港校在内地的招生计划也在增加。多所院校收到的入学申请创历年新高。
2012年香港大学收到逾1.24万份内地生报名申请,为历年最多,最终录取363人,较2011年增加近两成;浸会大学、理工大学、岭南大学及公开大学四所港校共收到约10,900份申请,较2011年增加21%。数据显示,2012年,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8所由特区政府资助的院校共录取约1600名内地新生,较2011年的1440人上升超过11%。除这八大院校外,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树仁大学和珠海学院四所港校每年分别会录取数十名内地新生。
港校报考人气高,录取人数少
近几年,港校在内地招生规模确实不断扩大,但12所港校每年实际录取不足2000名内地考生,仅占全国考生的万分之一二。各港校内地招生计划数有限,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部分港校却会收到上万考生的申请。之所以港校的报考人气逐年攀高,和媒体的炒作以及学校自身宣传不无关系,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到,有的考生家长对香港高校不甚了解,盲目跟风,希望借此增加被录取机会,也助推了港校的报考人气。
虽然大部分港校对各省市招生名额不设上下限,但港校录取的考生依然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异。自31个省份全面向港校开放后,港校生源也趋多元化。2012年香港城市大学新增8个名额主要投放在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古及西藏等地;香港教育学院迎来1名内蒙古学生;香港科大也首次在青海录取了1名考生。但北京、广州、上海、天津等地仍是每年报考港校人数最多,且被录取考生最多的城市。
12所港校在内地招生有两种形式,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属于统招之列,在提前批录取;其余10所院校实行独立招生。独立招生的港校,不占内地统招志愿,这也让不少考生争相报考来增加被录取机会。但港校颇高的录取分数线、严格的面试将大部分学生拒之门外。此外,近几年港校相继提高了学费,如今各港校学费都在每年10余万。虽然港校都设有多种奖学金,但能拿到全额奖学金的是很小一部分考生,绝大多数考生需要自费。如果学生无法拿到奖学金,其家庭经济状况是否能承担起相关费用也需要在报考时充分考虑。尽管求学香港的费用相比留学美国、英国等地还是便宜,但也有考生家长会因此选择放弃。
选港校,关键在适合自己
今年各港校内地招生已经录取开始,报名截止期限一般持续到6月份。有意去香港求学的考生,请关注有关信息。
最近几年,既有“弃港大选北大清华”的考生,也有“弃北大清华选港大”的考生。北大、清华的文化积淀与政治氛围,香港高校的国际化视野与灵活教学模式,两者可以说是各有千秋,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未来职业规划等进行选择。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大学就是最好的大学。
比如,考生王灿考了676分,接到港大录取通知,但第一志愿医科专业没有奖学金,全自费,5年学费约75万港币。“如果全额自费,赴港求学成本太高,性价比不如在北大、清华这样的内地一流大学。”王灿最终选择清华的医科专业。
同时,报考港校的内地考生越来越多。在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考生如何能脱颖而出?这是一个关键。实际上,港校在录取时,除了参考考生的高考成绩外,对考生的英语能力、面试表现等都很看重,并不是考得好就能被录取。比如,港大曾拒绝了数名状元的入读申请,就是因为面试时发现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不适合国际化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