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高考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高考 > 备战高考 > 正文内容

考研的三重错位思考

来源:互联网    整理:华艺名教育    时间:2013-04-25

  4月22日,新京报刊发报道,考问“中国式考研之路”。报道显示,今年全国180万左右的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刷新了纪录,但很多报考者根本无意学术。研究生不再致力“研究”,不为科研为镀金,如此考研热的背后暴露出很多问题。

  学生为了增加求职砝码而被迫考研,学院为了增加应届生就业率而鼓励学生考研,企业为了提升用人档次更倾向于硕士乃至博士……种种因素,催生了火爆的考研大军,而这种“火爆”的背后呢?笔者认为恰恰隐含了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接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三重错位”:

  第一重错位,是学术与实践的错位。我们知道,研究生的培养方向是科研型、学术型人才,而本科生的教育主要是社会应用型教育,两者的发展道路和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但现在很多本科生却将考研作为促进就业的目标,这一方面说明了本科生的就业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学生的发展目标不明确。研究生的学术应该回归学术,本科生的就业应该聚焦就业。那些真正想从事科研的人应该通过考研去实现,那些就业的人应该把重心放在提升就业能力上,否则,研究生的专业培养必然沦为本科生的就业教育。

  第二重错位,是专业与就业的错位。不喜欢本科专业、希望通过考研换个专业,很多考研生怀着这样的目的。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只有少数不喜欢本专业的学生能够成功转专业,或通过第二学位等方式学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更多的学生是在对本专业没有兴趣、也没有喜欢的专业中“硬着头皮”被动学习、度过宝贵的大学时光,由此导致毕业时“所学非所用”、“所愿非所能”,造成专门人才培养的浪费。这正是僵化体制下专业与就业的错位。

  第三重错位,学业与能力的错位。在考研大军中为躲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的,为数不少。本科生就业难,难在哪里呢?主要是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时的无准备就业,没有做好应聘岗位的能力素质的准备,没有做好适应职场的准备,由此在求职面试时导致没有明确的求职方向,不了解求职目标、不了解职场规则、求职态度消极等问题。那么,这些就业技能和素养是大学生没有时间准备吗?恰恰不是。现在大学生在校四年的时间是充足的、自由的,只是缺乏依据自己的学业做好充分的职业规划和能力准备,这体现了大学生学业和能力的错位。

  由此看,考研“镀金”是一些本科生就业能力不足、就业素养不够时的无奈选择,借此弥补了本科时的就业能力和素养的准备和锻炼,恰恰暴露出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中的三重错位,造成了企业人才高消费、学校批量培养研究生、学生盲目考研的恶性循环。浪费的是社会资源,耽误的是学生发展,这样的错位是留给教育的反思,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课题。

优秀 美术作品 推荐
更多热点信息推荐
热点关注
编辑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隐私 | 服务承诺 | 投稿说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3-2014 old.huayim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艺名教育 版权所有
北京美术培训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6566-800 Email:info#huayiming.com(#号换成@) Baidu Sitemap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花家地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号楼
京ICP备12051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