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美术高考网针对对当前美术高考一直沿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考试思路和模式进行了剖析,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提出改革的基本方向,同时呼吁“美术高考改革势在必行”。
连日来,各地媒体纷纷传来美术高考考试命题出新招的消息,这样的消息在往年并不多见。“10年来最难,美术高考考生哭了”、“中国美院考试内容的变化引起热议”、“斗笠、草鞋为题考傻95后”、“开放性考题速成捷径走不通”、“广州美院艺考临摹大师作品难倒考生一片”等醒目的大标题,让人感受到2013年美术高考命题改革的勇气和气势。不少院校一改原先固定的考试题型和内容,打破常规的“默写”做法,进行了许多探索性的尝试。纵观2013年美术高考的改革,中国美术学院力度最大,在考试命题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革新,许多专业都把往年考的“素描头像”,提升为带手的“半身素描肖像”写生,色彩考试的内容也出人意料,有雨伞、雨鞋、条纹毛巾、汉堡包、盒子等日常用品,一些专业的速写考题是《临摹大师作品》。还有不少美术院校则对某一两门考试科目进行了局部性的变动,如素描试题,不再局限于石膏像默写或真人写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考题是“路灯下的自行车”,北方工业大学美术学院的考题是“手的动态”,江南大学美术学院的考题是“当爷爷的老布鞋遇上我的球鞋”,北京理工大学美术学院更有创意,考题是“根据钱钟书先生文章的一段话,默写一个有气质的女青年”;再如色彩试题,不再是“瓶瓶罐罐”、“瓜果蔬菜”或“花花草草”,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考的是“一幢有多扇窗户的居民楼面”,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特点,湖北美术学院是以牛皮纸作衬布,画“卫生纸、军用书包、三个苹果”……这些美术高等院校的命题改革都体现出重传统、重基础、重写生、重生活、强调素质全面性和思维多元性的良好意愿。
规模化的美术培训画室原来都有一套应付高考的绝招。“画室”辅导教师经过多年的摸索,针对固定不变的考试模式,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套路。如考色彩静物,衬布是必考的,红黄蓝的衬布各备两套,各用大红或朱红、中黄或橘黄、湖蓝或钴蓝为基本色,再加一点国美灰降降“火气”;黄苹果也是常常考到的,亮部用柠檬黄加一点国美灰和白色,暗部用中黄加国美灰再加少许橘红色;还有罐子和花卉同样有套路。这样的搭配既优雅又鲜亮,很能讨得评卷老师的青睐。可如今,考生面对突如其来五花八门的新内容,一下子懵了。原来备好的、万能的“考试公式”突然失去了“魔力”。一直自信而有主见的辅导教师面对这样的考题,一下子失去了主张。考试命题的革新,虽然有人公开叫好,更有人私下谩骂,甚至扬言要在网络论坛中“围剿”出题人。改革必然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说得好:“改革就是拿刀割自己的肉”。割去自己身上的“疥疮”固然有些“痛”,但只有暂时忍住“痛”才有长远的健康。这些院校为美术高考改革开了一个好头,但这仅仅是一个信号,更大的改革动作应当还在后头。“画室”的辅导教师不要光顾“哭爹骂娘”,该到深刻反省的时候了,莫再重蹈覆辙,莫心存侥幸。
当然,这些命题改革并非都没有问题。重视基本功是对的,但什么是基本功?是不是仅仅局限于上世纪50年代苏式的写实造型能力?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方法是不是基本功?西方现代艺术的绘画语言和艺术形式是不是基本功?甚至包括创造性思维是不是美术的基本功?等等问题都还有待美术教育家、专家去探讨。同时,美术高考改革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应该仅仅乘一时之兴,更要避免盲目激进。命题改革的目的并不是要考倒考生,而是要杜绝“填鸭式”的速成训练方法和猜题、押题的投机心态,促使考生通过良好的训练方法培养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和独立创新的能力,最终让真正优秀的考生脱颖而出。
尽管改革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但毕竟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应该为美术高考改革的先行者鼓掌,也期望那些还在观望中的美术院校,莫顾虑、莫犹豫,勇敢地加入改革的行列,让2013成为美术高考的改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