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雨鞋、红雨伞,出现在中国美院的色彩考试科目中。可就是这生活中的常见物,昨天,难倒了不少考生。
下午的两门科目,也都发生了变化。素描,模特的平视角度换成45°侧脸。速写,变成了大师作品的临摹。
面对变化,感到措手不及的,还有画室。以往“一二三”的应试法则,不再行得通。
明年,中国美院的校考还要改变,可能会变得更大。回归本源,打好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考生色彩考试,好难
昨天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都是考图像与媒体艺术类(简称“图媒”)的学生。色彩,是上午的考试科目。
10点,离考试结束还有1个小时,已有考生陆续出来。“太难了!”报考图媒专业的小李拿着未吃的早点啃着。
“不是水果和罐子,是雨鞋、雨伞,还有毛巾、布。颜色,灰调。”他郁闷地说,总之,“各种纠结。”
在随后20余位考生的采访中,大多数认为“有点难”。而他们的专业训练经历,多为1年。
那么,今年色彩的写生对象是怎样的?在多位考生的描述中,渐渐还原:墨绿色的雨鞋,可见里面的白色加绒毛;边上躺了一把收起的折叠太阳伞,银色的内层,红色的外层隐约可见;两者之间,放了一块条纹状毛巾,白色、灰色、赭色相间;背景布,绿色。其实,在回忆中,部分考生甚至难以找到准确的词描述色彩,“有些颜色,需要调出来。”
那么,考生们到底觉得难在哪儿?“雨鞋的墨绿色,很容易画脏”、“雨伞的褶皱很难画”、“三层布的关系,很难把握”。总之,“只能画得一般,要画好,真难。”
下午,考两门,素描与速写。对于强调线性的素描科目,湖南来的小王有点发怵。“线性,很容易暴露弱点。还怕自己受阴影的影响,线条表达不全。”他说。小王并非美术专业出身,1年前,他进入当地画室进行突击。但加入时,素描这块的基础部分已近尾声,他只能跟着往下学。因此,对于基础的线性考察,他不太有信心。
画室3个月突击的应试套路,要改了
同样面露难色的,还有画室的老师。“雨伞雨鞋,我们没画过。”一位在考场外等候的胡老师说。
那平时,都画什么?“水果、瓶瓶罐罐,这些多。”胡老师解释,“这些是传统考试项目,谁知道今年变了呀。”
美院北街上,一路都是各种画室的咨询点,大象、汇海、东昱、老鹰、吴越、万松岭……转得人眼花缭乱。记者以明年参加艺考的高二学生的身份,咨询了多家画室。
画室里,来突击的普高生越来越多。他们,也并非白纸一张,而是平时零散地学过美术。不过,画室老师都不喜欢这种“零散”,“他们以前学的,多是野路子,方法完全不对,我们得推倒重来。”
那么,培训多久才能应对考试?“3个月。”一家画室的李校长肯定地说。3个月,真的可以吗?“3个月,完全可以应对浙江省联考。”另一家画室的陈老师也认为。
3个月的速成,自然离不开模式化的套路。“素描,有一套技巧。色彩,也有步骤。”李校长透露道。其实,各家画室都琢磨出了各家的宝典套路,就像应对以前的驾照场考。“我们也有自己的方法,肯定跟别人的不一样。”陈老师说。
这套宝典,还分不同的部分。“不同学校的校考、不同省的联考,都不一样,我们会针对性地培训。”李校长说。比如,“浙江省联考就考模式化的东西”,“山东省的,比较难,更看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学这么多套路,有必要吗?“我们这里,大部分考生报10所学校。”
可今年,中国美院的校考变了。那么,这套法则,还有用吗?
“其实,这个变化是好事。”李校长坦言。为什么?“更能看出学生的能力,回过头去打好基础。”她说。以前,“从考试作品来看,看上去都不错,可真实的能力其实还是看不出来。”不仅如此,“模式化导致了各画室恶性竞争,大家都在比谁的应试方法好。”
校方应对各科变化,注重打好基础
色彩:基本规律不变
变化,为了堵住应考的路子。在去年暑假的调研中,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发现,“很多培训机构太过急功近利,误人子弟。这导致很多学生只知道,画一个苹果,第一笔绿色,第二笔红色。这样,怎么行?”
不过,虽然物品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但“色彩的要求原则还是未变”。比如,色调、色彩基本关系和如何表达物体等一整套色彩的基本规律,仍是核心。“只要扎实打好基本功,不会觉得难。”王赞说。
另外,“学生还要更多地去表达身边的客观物体。”今后,如果条件允许,可能会把学生拉出去写生。
明年,校考还要变,“可能变化会更大。”王赞说。
素描:“准”字诀
素描,模特不再是正面的平视角度。而是,头部转了45度角。“这是为了避免前期的生搬硬套。”中国美术学院招生办主任李都金解释。
其实,在2013年的三位一体考试中,头像角度就已发生变化——考了三个角度的透视关系(仰视、俯视和平视)。
当时,“我们把头像角度变了一下,很多考生就不会画了。他之前就练习了平视的头像,完全是应试的。这样的考生,是肯定考不进美院。”王赞说。
另外,还要求画半身像,包括手部动作。往年,只画头部。
其实,素描的基础是“准确”,准确把握结构关系和透视关系。图媒专业需要学生的造型能力,因此,在考试中强调线性。线性的基础打好了,“以后画漫画、插画,也会容易。”
速写:从临摹大师作品开始
速写,今年不再写生,而是临摹大师作品。1个小时之内,临摹3张大师作品。
为何做此改变?“这是最基础的能力,专业的学习就是从临摹开始。”李都金说。其实,这在2012年中国美院的三位一体面试环节中,曾让考生点评名家名作。可遗憾的是,“他们对此缺乏了解。”
速写,还强调对生活的关注。王赞建议,“生活中的小事,学生平时看到了,就可随手拿起来画。这样训练多了,你就可能成为好的艺术家。不能死记硬背几个动作。”
其实,虽然每门科目都有变化,但都遵循了一个基本原则:打实基本功。
王赞希望,这一变化能是一个好的风向标。培训的画室能随之脱去应试,回归本源。无论怎么变,只要前端的基础打好,一定不会被考试困住。